•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前沿】栗占国团队:干燥综合征免疫靶向治疗又添新依据

最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栗占国教授课题组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发表论文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Dose Interleukin-2 for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该研究通过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RCT),证明了低剂量IL-2(Ld-IL2)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同时,对IL-2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机制进行了探索,为干燥综合征免疫靶向治疗提供了临床和实验依据。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可发生系统性损伤及免疫异常,是我国患病人数最高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之一。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困难,误诊常见且治疗方法有限。

因此,多为对症治疗,而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易产生副作用。亟需基于致病机制的新型治疗药物,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对活动性pSS患者进行了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

 研究结果证明,Ld-IL2可显著增加治疗有效率,显著降低pSS疾病活动指数(ESSDAI)。同时,接受IL-2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无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发生感染的患者从30%减少到3.3%(P <0.01)。这些结果提示,低剂量IL-2对pSS的治疗有效,安全性良好

 ESSDAI的显著改善持续到随访结束(治疗开始后6个月),显示低剂量IL-2治疗对患者体内免疫稳态的平衡具有长时间的持续效果

 评估显示,低剂量IL-2治疗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干燥、全身不适(疼痛)和疲乏 。SF-36心理功能评分显示,IL-2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症状也有明显改善(P<0.01)。

 肺功能受损是pSS患者致死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研究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肺部受累的改善是IL-2治疗改善ESSDAI的主要方面之一,合并肺间质病变的患者肺功能较治疗前发生明显改善

    免疫学分析显示,IL-2治疗的上述效果可能是低剂量IL-2对患者体内免疫环境的改善所致。该团队之前的研究发现,IL-2治疗在扩增Treg的同时,可同时增强其免疫调节功能,这种功能的改善可持续较长时间。研究发现,除了明显增加Treg细胞的比例,IL-2治疗同时降低了IL-17A, IFN-α等炎症因子水平,并持续保持至治疗后6个月。这些因子在pSS患者的疲劳、疼痛等症状中发挥着重要的致病作用,其降低解释了IL-2改善上述症状的疗效机制。

同时研究显示,除了T细胞,pSS患者的B10细胞亚群也高表达CD25等IL-2受体分子,在IL-2治疗后比例增加,B细胞表达IL-10的功能也显著增强。从作用机制上进一步丰富了低剂量IL-2在pSS治疗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证据。



何菁教授、陈家丽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栗占国教授、孙晓麟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免疫研究所刘万里教授、昆士兰大学余迪教授等多位合作者为本项目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研究得到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项目的支持。


第一作者

风湿免疫科 何菁 

何菁,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先后入选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茅以升青年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荣耀医者-青年创新奖。担任Immunology副主编和Clinical Rheumatology的青年副主编(JAE),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青年委员。

长期致力于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作为第一作者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Nature Medicine、JAMA Network open、Immunity、Ann Rheum Dis和Lancet Rheum杂志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及北京市自然基金7项,应邀为Nat Rev RheumClin Rheum等杂志撰写述评。

风湿免疫科 陈家丽 

陈家丽,医学博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师从栗占国教授。

以风湿免疫病临床治疗、发病机制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两部风湿病著作编写。


通讯作者

风湿免疫科 栗占国

栗占国,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风湿免疫所所长,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委,中国医促会风湿免疫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主委,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和Rheumatology Autoimmunity主编,《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副主编。

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工作,致力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研究。其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已用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在Nat Med, Nat Commun, Science及 Lancet Rheumat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8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风湿免疫科 孙晓麟

孙晓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免疫学会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获得者。

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相关的免疫调控机制和细胞免疫治疗研究,已在JAMA Network open、Ann Rheum Di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Elife等发表70多篇SCI论文。主持国家/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8项。

供稿 | 风湿免疫科

 编辑 | 余弦 师雨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下载APP  就医更方便

我知道你在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