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人民”前沿】风湿免疫学科在类风湿关节炎及干燥综合征领域连续获得进展

2022·RHEUMAIMMUNE

刚刚过去的2022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研究所在推进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不断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面向临床需求,聚焦国际前沿,风湿免疫学科在类风湿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机制和治疗等领域研究成果连续在Lancet RH、JAMA Network Open、Science Advances等一流期刊发表,对认识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以及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

及临床缓解相关因素Lancet RH)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类风湿关节炎专业组(RA-SIG)17个中心参与的研究,对APLAR国家及地区进行了RA缓解率真实世界横断面研究,探讨了本病的药物治疗及临床缓解的相关因素。

结果在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P)发表,题为“亚太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的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结果Clinical remission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a multicenter real-world study in Asia-Pacific region

孙兴、李茹、蔡月明为本文的共同一作,栗占国、李茹为共同通讯。本研究受到了澳门科技发展基金、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类风湿关节炎重点专项基金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项目的支持。


类风湿关节炎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

新进展(Science Advances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团队与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有关肠道菌群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论文 Intestinal butyrate-metabolizing species contribute to autoantibody production and bone erosion in rheumatoid arthritis,通过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RA患者产丁酸菌和耗丁酸菌失衡,与患者体内产生抗CCP抗体和关节畸形相关。文章涉及类风湿关节炎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何菁、李静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楚亚男、南方科技大学孟庆仁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栗占国和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康禹和于军为共同通讯作者。风湿免疫科临床和科研团队多人参与,共同完成了该项课题。


让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更

有效性、更安全、更精准(STTT

2022年3月,张晓盈等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发表了一项类风湿关节炎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Efficacy and safety of Ld-IL2 in combination with MTX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RA: a randomized trial。证明了低剂量IL-2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作者还分析了低剂量IL-2治疗有效的预测因子,甲氨蝶呤耐药的机制及Lowdose IL2可能的逆转作用,为这种类风湿关节炎新型免疫治疗提供了临床和实验依据。

张晓盈博士为本文第一作者,栗占国、何菁为通讯作者。


发现扁桃体菌群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

免疫机制(Advanced Science

2022年8月,栗占国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王军教授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 在线发表论文Tonsillar microbiome-derived lantibiotics induce structural changes of IL-6 and IL-21 receptors and modulate host immunity,报道了扁桃体菌群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了扁桃体菌群抗菌肽salivaricin通过作用于白细胞介素(IL)-6和-21受体,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

研究者首次针对扁桃体菌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免疫机制进行了探讨,使用宏基因组测序,发现RA患者扁桃体菌群明显异常,抗菌肽Salivaricin的基因丰度显著减少,而且与外周血促炎免疫细胞如前体滤泡辅助性T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浆细胞的变化显著相关。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证实salivaricin可显著抑制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的分化和细胞因子IL-21的表达。同时,利用体外Pull-down、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以及圆二色谱等技术,发现了Salivaricin通过与IL-6和IL-21受体结合阻断IL-6/IL-21-JAK-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可预防和治疗实验性关节炎。由此,本研究首次证明了扁桃体菌群在维持免疫平衡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抗菌肽Salivaricin在RA发病中的免疫调节机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李静、靳家扬和中国农业大学李胜辉为共同第一作者;栗占国、何菁及王军为共同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免疫研究所祁海和郭晓欢、深圳谱元科技覃俊杰及北京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罗佗平等多位合作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免疫治疗

新进展(JAMA Network Open

原发性Sjögren综合征(pSS)是一种与免疫细胞失调相关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必要研究潜在的治疗方法。

2022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 杂志发表了一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Dose Interleukin-2 for Primary Sjögren’s Syndrom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该研究证明了低剂量IL-2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作者研究了低剂量IL-2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免疫失调显著改善,为干燥综合征免疫治疗提供了临床和实验依据。

何菁、陈家丽为本文第一作者,栗占国、孙晓麟为通讯作者。

学科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亚太风湿病中心。

目前,全科有120余人的医教研队伍,包括教授和副教授25人,博导10人,其中博士后导师7人。该中心成员包括前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主席和前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国医促会风湿免疫分会主委、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委会主委、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候任主委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及委员等。获得的学术及称号包括973首席科学家、CMB杰出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青年长江学者及教育部新教师基金获得者等。

已发表SCI论文410余篇。其中Nature Medicine,Lancent Rheumatology 等CNS及其子刊论文20余篇。主(译)编了《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免疫病学》、《凯利风湿病学》等30部风湿病学专著及全国统编教材。获1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PCT。

该学科开展了长周期持续DMARD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低剂量IL-2、SILD方案以及新型免疫调节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在新型诊治方法应用上居国际前沿。


END

来源 | 风湿免疫科

 编辑 | 余弦、师雨

 声明 | 如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微信号:rmyy 1918)

下载APP  就医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