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未来的领军人才,成长进行时!首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卓越青年”项目评审会举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 

 “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人才是科技强国生力军。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日,首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卓越青年”诞生,有望成为未来学科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

  //  

“卓越青年培育”项目,是以人才项目资助的方式,重点支持在本领域业绩突出、取得一定创新性成果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学术骨干。后续,医院会加强对“卓越青年”的跟踪支持,积极培养和推荐一批青年骨干承担医学科技创新使命。

近日,2022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卓越青年项目评审会在线上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赵翔宇教授和科研处处长申占龙教授主持了会议。

北京市科委外国专家服务与科技人才处张振华处长;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石菁菁副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青黄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杰青周光飚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杰青王利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高端人才计划获得者陆剑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国家杰青姜长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教授;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国家杰青黄晓军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国家杰青栗占国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国家杰青王辉教授作为评委参加了会议。
本届卓越青年评选活动,经过对参选者的客观学术情况进行初评。综合候选人科研产出(期刊论文、专利和标准)、科研条件(科研项目、临床试验)、科研诚信及活跃度,计算个人科技量值,进行排名。排名前12位的参选者入围终评。11位通过初评的选手,参加了终评答辩。 

风湿免疫科胡凡磊(一等奖

作《基于“自身抗原-B细胞-自身抗体”的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免疫诊治研究》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风湿免疫科胡凡磊

医学博士,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教育部高端人才计划获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

研究方向: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治研究,针对临床痛点和瓶颈问题开展转化研究探索。任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Endocr Metab Immune杂志专栏主编,Front Immunol、Exp Ther Med杂志编委。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Ann Rheum Dis、J Autoimmun、J Immunol等发表SCI论文25篇。承担国自然、北京市科技新星交叉学科合作课题等项目10余项;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学者奖等。

血液科莫晓冬(二等奖)

作《靶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的免疫治疗新方法建立及临床转化研究》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血液科莫晓冬

临床医学博士,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及转化研究。任中国老年血液综合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 Bull、Am J Hematol、Engineering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1篇。。主持国自然面上/青年、首发青年优才等科研项目。作为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曾参与中组部第二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获聘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学终身客座专家。

胸外科陈克终(二等奖)

作《基于多维度液体活检的肺癌早诊及预后监测研究》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胸外科陈克终

医学博士,胸部肿瘤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胸外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美国MSK癌症中心及英国UCL癌症研究所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及预后监测。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在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Clin Can Res等期刊发表论文35篇,累计IF>200分,成果被Nature Review Clinical Oncology评为Highlights,先后三次入选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肺癌研究进展。主持或作为骨干参加国自然等省部级以上基金8项。获AACR全球青年学者奖等国际学术性奖励7项,是国内首位在全部四项国际胸外科顶级会议均投稿发言的学者。

胸外科邱满堂(三等奖)

作《IL4I1 —— 一个新型的肺腺癌代谢-免疫检查点》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胸外科邱满堂

医学博士,胸外科助理研究员、医师。

研究方向:胸部肿瘤早期诊断方法、肿瘤微环境中的代谢重编程、基于RNA的创新治疗技术。担任AACR、ASCO等学会会员。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ancer Research、Science Advances 等期刊发表论文21篇,其中JCR 1区14篇,2区4篇;谷歌学术论文总被引 2686 次,H 指数为24,3 篇为ESI TOP1%高被引论文,成果被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杂志官网首页推荐,同时被临床肿瘤学权威杂志——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撰文评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血管外科张韬(三等奖)

作《基于单细胞图谱的人主动脉疾病机制解析与靶点挖掘》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血管外科张韬

医学博士,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访学。

研究方向:主动脉疾病细胞机制和流体力学研究、外周动静脉血栓基础与临床。任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分会腹主动脉学组副组长、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大血管专委会副秘书长、国家心血管病专委会血管外科青委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血栓和止血青委会副主委。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中文28篇,总IF 100.37,引用率317,受邀为 “Meet the First Authors”专栏介绍(Cir Res,2018)。承担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4项。授权专利21项,参编4部专家共识。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2完成人)。

检验科刘忱(三等奖)

作《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调控及其临床意义》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检验科刘忱

免疫学博士,检验科副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T淋巴细胞的分化调控和临床价值。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在Arthritis & Rheumatology,Journal of Autoimmunity,Journal of Immunology等知名SCI期刊上发表论著35篇,累计IF>160,被本领域专家广泛认可和引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以及多项北京大学及人民医院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中华医学会全国临床微生物与免疫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6,2018),中国医师协会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2019-2022连续四届),医院学术新星一等奖(2018)等科研奖励,并多次受邀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血液科孙于谦(提名奖)

作《固有免疫功能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曲霉病(IA)发生中的作用》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血液科孙于谦

医学博士,血液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转化研究、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机制、骨髓增殖性肿瘤的发病机制。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应用学组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总干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全球青年大使等。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4篇,中文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4项。中国血液病侵袭性真菌病系列临床研究主要参与者,血液病侵袭性真菌病指南执笔者。

中心实验室武娜(提名奖)

作《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中心实验室武娜

博士,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2018-2019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肠道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噬菌体治疗研究。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微生物组学与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在J Clin Microbio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3篇,总IF 119,单篇最高引用265次;国家授权专利9项。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科研项目,作为科研骨干参与重点专项等项目。先后被评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秀员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五次受邀参加UEGW欧盟胃肠会议及DDW美国消化年会并进行会议发言,获UEGW全球优秀青年学者基金及DDW最佳壁报等国际学术奖励。

中心实验室迟毓婧(提名奖)

作《药物再利用与糖尿病》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中心实验室迟毓婧

理学博士,中心实验室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任中国医师教育学会药物抗感染与管理委员会委员。现任Frontiers in Physiology杂志客座副主编及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作为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1篇,总影响因子超过90,10分以上文章3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7.3。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及面上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目前在研2项国家/省部级课题。曾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二等奖、科研技能奖、先进工作者。

骨关节科邢丹(提名奖)

作《细胞旁张力信号经microtubule 介导的RhoA/ROCK途径调控MSCs命运的机制研究》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骨关节科邢丹

医学博士,骨关节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运动系统疾病的微组织治疗与干细胞功能调控。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专委会骨与软骨再生学组副主委、中国微循环学会转化医学专委会骨科学组常委等。在the BMJ、Biomaterials、Osteoarthritis & Cartilage、Acta Biomaterialia等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北大医学青年培育基金1项,院内基金2项。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学术新星。在国际会议发言2次、壁报2次。

检验科李荷楠(提名奖)

作《蛋白分泌系统抑制宿主天然免疫反应促进鲍曼不动杆菌致病性进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汇报

向上滑动阅览

检验科李荷楠

医学博士,检验科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细菌耐药和进化机制,临床微生物学诊断新技术。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专科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委员;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客座副编辑,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评审编辑。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1.205。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3项院内基金。参与授权3项发明专利。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和华夏奖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医院学术新星二等奖等。参与1项卫生行业标准和1项专家共识编写。

评审过程中,临床科研领域11位青年才俊精彩的陈述答辩,资深科学家、特聘教授深刻的点评指导,让会场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息。

北京市科委外国专家服务

科技人才处张振华处长

张振华处长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卓越青年项目的设立给予肯定。


青年人才在优秀平台、优秀团队的支持下,从临床问题出发,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建议青年人才进一步凝练科学思路,走自己的创新道路,强调对于有望落地转化的交叉学科研究将给予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希望更多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可以在首都良好科创政策的沃土中,获得丰硕的成果。

京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

石菁菁副处长

石菁菁副处长肯定卓越青年对未来学科发展的引领作用,提出对人才项目的管理应体现三个结合的思路——


将立项的选择与国家和医院的发展重点相结合、将扶强与扶持相结合、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引入动态考核、持续指导机制,保证人才项目能够充分发挥促进人才科技创新引领的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俊

王俊院长强调——


医院一直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一二三四工程”医院发展战略中,将人才战略作为重要一环,进行顶层设计;医院将以“尊老爱幼扶助中间”的原则,积极提供平台和支持,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真正让有为的青年人才、中坚力量、一流的专家学者在高水平的学术平台发挥更大作用。

医院卓越青年评选活动将成为青年科研人才发展的高端品牌活动,及时发掘、培养和举荐青年人才,以人才项目资助的方式,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学术骨干。从而进一步鼓励医院青年科研人员在各自研究领域勇于进取,积极创新。 

弘扬优秀学术传统,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之上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