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著名国际杂志主编给中国医生发来贺信:智能疾病管理提高临床疗效

今日话题:国际著名医学杂志的主编给中国医生发来贺电。

国际著名杂志的主编Frederick P.Rivara,是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儿童医院儿科学教授,同时兼任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他开创了很多新的领域。5月初,他给中国医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栗占国主任发来了Email,祝贺他在《JAMA Network Open》子刊上发表的文章,受到了美国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而且排名非常靠前,他说:“希望有更多的发表文章合作的机会。
Frederick P.Rivara发来Email

为什么发来贺电?

过去我们非常重视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IF)。文章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它的影响因子排列的越高。但是这些文章被引用的时候,大多是被“同行”(Peer)引用。而每年有将近100万篇的科学研究文章,特别是医学研究文章发表,但是公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样的文章。其中99%被公众或学者认为是毫无价值、价值不大的“学术垃圾”,引起公众关注、产生社会意义的文章确实不多。
Altmetric系统打分权重
Altmetric系统是从360度对每一篇文章进行评估。通过对主流的新闻媒体、对主要的科学家、对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政府的文件,收录的情况,维基百科、YouTube,还有同行评议的引用,作为一个打分系统。其中,分数最高的就是主流媒体对文章研究的报道,作为8分;政府文件引用只有3分;社交媒体的引用,可能是0.25分或者是0.5分这样的一个比重。可以看到,Altmetric打分是非常偏重于大众的。栗主任他们发表的这篇文章,主流的新闻媒体这项的评分是225分,其中有28个主流媒体引用了此文。
这个文章被给予很高的评价,只是登出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特别获得重视的文章。
在Altmetric搜集的2300多万篇研究文章中间,栗占国主任团队的这篇文章排名15万,也就是排名在99%以上,属于 Top1%。如果是在同一时期27万篇研究文章里面,它排名2400名,又是在Top1%,这令人非常兴奋。
左至右:栗占国、穆荣、李春
这篇引起国际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文章,第一作者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团队的李春教授,通讯作者之一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风湿科主任穆荣教授。这个团队领导下的22家中心用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做了随机对照多中心的研究,证明了智能疾病管理系统(SSDM)可以提高病人的达标率,改善病人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的功效,实现了显著性的差异。
28家主流媒体中,有的是专注于类风湿关节炎或者风湿病的主流医学媒体,他们报道的标题是:数字科学帮助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获得更好的病情控制、数据工具或者数据科学帮助病人实现更好的慢病管理效果。
媒体报道
JAMA Network Open上的这篇文章刚发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有446次下载,2235次的阅读。
对此文的评论——来自上海瑞金医院

世界医学的最大难题

①不论多富裕的国家,医疗资源都是相对紧缺的。
②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等和不均衡是在全世界都存在。
③医疗费用在不断攀升。
④慢性病的病人长期随访是缺失的。
⑤尽管有很多新药,很多治疗手段,但医疗结局是不满意的。

中国医生贡献了什么?

中国医生开创了智慧医疗的新方式,科学验证了SSDM智能疾病管理系统这个数字工具,它可以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临床结局转归,它开拓了赋能病人、释能医生的新型医疗模式,为世界提供了解决上述医疗难题的中国方案。
世界上销售最好的10种药物,比如类风湿关节炎药物生物制剂,临床实验中有效率可以达到60%-70%的达标率,但是在真实世界可以看到, 4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有效,有效率大约25%左右。还有更让我们无法容忍的,比如哮喘药物的有效率更低,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有效率。
在药品研究和批准的时候可以看到,它一定是比现有的药物效果更好,但是真实世界都出现了疗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病人离开医院以后没人管理,病情和数据是跟医生脱节的。
2013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的研究,通讯作者栗占国,对40家医疗中心,1900个RA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做了调查,结果发现达标率只有27%。
国家数据中心、协和医院牵头做的研究发现,真正能达到缓解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在真实世界只有14.88%。
我跟协和医院的张奉春教授一起主编了《中国风湿病图谱》,当时我们搜集病例的时候就发现了10例望远镜手。这些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出现了关节的破坏,他们的骨关节完全被溶解、破坏掉了,只有肉相连,他们的手可以拉长、缩短,拉长以后一松就缩短了,就像可伸缩望远镜一样,所以叫望远镜手。这样的现象实际上在有非常好治疗手段的今天是不应该发生的。如果及时的发现、及时的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是可以杜绝这种现象的。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和医生一起建立了SSDM智能疾病管理系统。它是装在手机里的APP,病人在确诊以后,可以每个月或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疾病病情的评估,数28个关节的肿胀、压痛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对病情的整体评估,形成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估;同时把用药方案记录下来,输入到APP;同时对实验室检查报告拍照,能直接提取出数据。这些数据会同步到医生的手机上,当医生看到系统给他报警,比如病情没有缓解、在3个月之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或者病情变坏、病情变好的时候,医生都可以主动采取行动。

SSDM智能疾病管理系统

SSDM智能疾病管理系统作为一个纽带,把医生和病人,跨时空、跨空间连接在了一起,而医生可以根据报警、根据病人数据做精准的调控。

 

在医生和病人首诊以后,SSDM连接他们建立伙伴关系,病人变成了自己疾病的管理者和医生的助手,医生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管理、指导和干预。

 

 

SSDM系统到底是不是有效?穆荣教授牵头,做了一个初步研究,结果发现, 86%的病人经过培训都可以掌握SSDM。
在真实世界,SSDM是不是能帮助病人改善病情?栗占国主任和穆荣教授、李春教授设计了一个随机对照研究,组织了全中国22家中心的医生。一组病人严密监控,三个月到医院就诊一次;一组病人用SSDM。基线的时候,有37%的病人达标,处于疾病不太活动的状态,有73%的病人是活动的状态。在6个月的时候,达标率提高到71%。到12月达到了78%。在6个月的时候, SSDM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紧密观察组。当医生对病人进行主动干预的时候,就产生了显著性的差异。这项研究,是中国医生智慧的结晶,开创了新的智慧医疗模式,这个模式可能会对上述世界医疗难题,给出解决方案,为世界提供解决医疗难题的中国方案。
SSDM系统从2015建立以来,已经有88篇文摘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其中2017年的时候,我代表学组在ACR大会做了一个报告,当时发现SSDM系统能降低16倍的医疗费用。美国风湿病学会年会为此还对我进行了采访,并将此作为大会的News Letter发布。此外,还受邀参加了ACR的新闻发布会,做了大会发言,以及壁报巡讲。而一次大会给学者4次这样的机会,据我所知是第一次,也是到目前为止绝无仅有的一次。可以看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踏踏实实做好科学设计,做好科学研究是可以得到世界认可的。

在这里,再次祝贺李春教授、祝贺栗占国主任、祝贺穆荣教授,祝贺22家医疗中心的医生,我们中国医生创造了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