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来,分子生物学理论、单克隆抗体技术和蛋白重组工程的革命性进步,导致了生物制剂的发展突飞猛进。第一代生物制剂是自然存在的蛋白质,包括重组激素、可溶性受体和单克隆抗体等,如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生物制剂以其无可替代的强效作用和独特的治疗途径,占据着新上市医药产品的巨大市场份额。
近年来,生物制剂呈现新的趋势,细胞制剂可能将生物制剂的发展推向新纪元。细胞制剂运用新的方法,在特定的组织环境内来平衡和控制细胞复杂的行为,从而生产出一系列精确操控的“武器”,可以用来治疗感染、自身免疫病、肿瘤和组织修复再生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和免疫抑制剂等。上述传统药物都没有所谓的调控机制,一旦到达目标区就和靶点结合而发挥效应。由于上述药物选择性不强,并不局限性地分布在单一组织或者细胞类型,会呈现非特异性靶点效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并且作用不易集中。例如,激素可以作用于免疫细胞发挥抑制作用而控制病情,但它同样在身体其他正常细胞也发挥作用,增加了患者发生肥胖、高血压、心脏病和感染等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或由于药物疗效不佳,经正规内科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病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与自身反应性T细胞及其诱导的B细胞激活有关,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由此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是本病发生的“罪魁祸首”。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长河中,疫苗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很多感染性疾病的克星。疫苗的原理是将病原体(病毒或细菌)人工减低毒性、或将其灭活,仅保留其抗原成分,人工给予人体后,可使免疫系统识别、清除并产生抗体,这样当真的原细菌或病毒到来后,我们已经锻炼的机体就会将其清除掉。那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样的自身免疫病,是否可以利用此原理进行治疗呢?
如利用自身反应性T细胞进行免疫,可能诱导产生针对这种致病性T细胞的抑制性T细胞亚群等免疫反应,抑制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活化,并由此抑制患者体内自身免疫反应,缓解及控制病情,则可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展。现代研究证明,这种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T细胞疫苗)治疗自身免疫病,疗效令人振奋。1993年始,Zang等将MBP特异性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试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经3年随访发现该治疗效果肯定。Lohse等学者也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应用活化的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上述结果为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任何疗法被接受的关键点在于它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必须要经过临床验证。我们在充分的前期动物研究和体外细胞研究的基础上,于2003年初始成功克隆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在国内外首次利用T淋巴细胞疫苗对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自身反应性T细胞疫苗治疗,经皮下免疫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病情或动物评分下降。其中4名患者在免疫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可对T细胞疫苗产生增殖反应,提示体内产生了针对活化T细胞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病情的缓解可能与此相关。该6例患者随访至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甚至在妊娠前后亦无病情反复。
到目前为止,T细胞疫苗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研究发现,抗原特异性T细胞疫苗在多发性硬化患者可诱导抗独特型CD8+T细胞,产生抗自身反应性T细胞反应,该反应并不导致T细胞克隆清除或致敏,而是影响Th1/Th2平衡。T细胞疫苗还可诱导CD4+Th2细胞免疫,通过IL-4、IL- 10抑制HLA-Ⅱ限制性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此外,体外试验证明T细胞疫苗还可能诱导多发性硬化患者产生抗独特型B细胞,并分泌抗独特型抗体,从而抑制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增殖。与多发性硬化不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往往存在多种抗原成分,而非单一抗原致病。多克隆自身反应性T细胞疫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如何起效,与单克隆的抗独特型T细胞疫苗作用机制有何异同尚不明确,须继续深入研究。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观察到发热、过敏性皮疹、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出现。治疗前后总T细胞及CD4、CD8均在正常范围,无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趋势,提示该治疗对自身反应性T细胞有较好的特异性,无多克隆T细胞清除的过度免疫反应。因此,T细胞疫苗与其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安全性较好。
目前的研究初步表明,T细胞疫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安全性和近期有效性方面均较理想。但对其作用机制、适应证选择、最佳用量、用法、疗程及远期疗效评价等仍需更深入的研究。未来,很多未能通过传统治疗方式治疗的疾病,可能通过细胞制剂能够解决。而在细胞制剂治疗的发展进程中,尚有很多重要问题需要关注,如疫苗的标准化生产。但可以想见的是,未来以T细胞疫苗为代表的细胞制剂必将在治疗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