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我国首个《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正式发布

我国首个《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正式发布

作者:北京大学风湿免疫科     时间:2014-11-28 10:03:00    浏览次数:1221 次

 我国首个《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正式发布

    2014年10月19日,由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组织撰写的我国首个《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简称《建议》)在中国免疫学会第九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期间正式发布。发布会在山东会堂召开,除专家组成员外,会议还邀请了十余家媒体及免疫学界骨干到会。发布会由分会秘书郭建萍教授主持,首先由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栗占国教授介绍分会发展历史和本届委员会工作内容及成绩,之后由《建议》主要起草人之一贾园教授对我国目前自身抗体检测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国内首个《建议》进行介绍。最后,在提问和答疑环节,就《医学论坛报》、《健康报》、《医学参考报》等报刊媒体记者及好大夫、搜狐健康、百度健康、医学界等网络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临床免疫分会专家包括栗占国教授、朱平教授、王兰兰教授、孙尔维教授、陈同辛教授、李永哲教授及贾园教授等分别进行了解答。


    此次国内首个《建议》的形成共包括3步,首先由来自全国大型教学医院风湿免疫科医师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起草《建议》草案,然后将草案提交由风湿免疫科、检验科、消化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讨论,补充和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的草案再次由起草成员讨论,形成初步建议,并对每项建议条目进行解读。最后,提交由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专家进行投票评分(Delphi评分,分值0~10分,0分表示完全不赞同,10分表示完全赞同)。《建议》共包括13条(见表),每条都附有基于GRADE法的证据分级、证据质量和专家认可度及其95%可信区间(CI)。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组织、领导制订《建议》的负责人、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栗占国教授介绍说,目前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的检验方法,加上工作条件、传统诊断习惯、结果判读以及医疗保险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自身抗体检测在临床应用上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现象,会对临床医生在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产生影响。因此,制定相关的专家建议非常必要。本《建议》是国内首次就自身抗体检测制定的专家建议。由众多临床专家和检验科专家共同完成,对临床工作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为了使全国各级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并利用该《建议》,学会还将陆续采取组织专家全国巡讲等举措进行广泛推广。该《建议》的文字版已于2014年7月在《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上发表(2014,18: 437-443)。


    自身免疫病是一大类因体内免疫功能异常而导致的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疾病。自身免疫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的病理性免疫应答而引起器官或系统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的范围,自身免疫疾病可分为系统性和器官特异性,前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等为代表,后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自身免疫学甲状腺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等。由于自身抗体的产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之一,因而,自身抗体本身就成为大多数自身免疫病的血清学标记物,自身抗体的检测已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疾病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表  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建议

建议及其证据分级和证据质量

专家认可度[X±S(95%CI)]

1,对临床怀疑有自身免疫病的患者建议进行自身抗体的检测。疾病分类或诊断标准中列出的自身抗体应在检测之列。需要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自身抗体水平等对自身免疫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A)。

8.87±1.21(8.43~9.27)

2,自身抗体的检测建议选用国际推荐(或公认)的检测方法(证据分级:Ⅲ;证据质量:B)。

8.90±0.97(8.53~9.27)

3,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建议以定量或半定量方式表达(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A)。

8.55±1.07(8.15~8.95)

4,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情况不符时,建议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等特点,对检验结果作出适当解释及下一步建议(证据分级:Ⅲ;证据质量:B)。

8.46±1.11(8.04~8.87)

5,诊断系统性自身免疫病时,ANA应作为初筛项目之一。当IIF-ANA阳性时,需要对ANA特异性自身抗体进行进一步检测(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A)。

7.93±1.63(7.32~8.56)

6,ANA检测建议以Hep-2细胞为底物的IIF法为首选。IIF-ANA检测报告中建议注明检测方法、特异性荧光核型和抗体滴度值,同时指出正常参考区间和临界值(证据分级:Ⅱ-3;证据质量:B)。

8.50±1.35(8.00~9.01)

7,抗dsDNA抗体检测建议以短膜虫IIF或放射免疫法(Farr法)或ELISA方法检测。结合临床需要,可进行2种方法平行检测(证据分级:Ⅱ-3;证据质量:B)。

7.57±1.60(6.98~8.17)

8,抗dsDNA抗体作为SLE疾病活动性的监测指标之一,应定期进行检测(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B)。

8.70±1.43(8.16~9.24)

9,对疑诊为RA的患者,应进行包括RF、抗CCP抗体在内的相关自身抗体的联合检测,以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A)。

8.82±1.24(8.36~9.29)

10,诊断APS及评估血栓风险时,建议进行抗CL抗体、抗β2GP 1抗体、LA等抗磷脂抗体的联合检测(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B)。

8.58±1.26(8.11~9.05)

11,对临床疑诊为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患者,建议进行ANCA测定,并针对抗PR3及抗MPO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作为疾病活动性的监测指标之一,建议对抗PR3及MPO抗体定期进行定量检测(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A)。

8.78±1.03(8.36~9.23)

12,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如肝脏、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甲状腺等疾病,进行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与非自身免疫疾病或非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病等进行鉴别(证据分级:Ⅱ-2;证据质量:A)。

8.62±1.28(8.14~9.10)

13,新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病诊断及疾病监测中的作用还需要临床验证和探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证据分级:Ⅲ;证据质量:A)。

9.12±1.00(8.75~9.50)

注:ANA 抗核抗体;IIF 间接免疫荧光法;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F 类风湿因子;CCP 环瓜氨酸肽;APS抗磷脂抗体综合征;CL 心磷脂;β2GP 1 β2糖蛋白1;ANCA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R3  蛋白酶3;MPO  髓过氧化物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