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前 言
3月21日,中国原研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对一种或多种TNF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AS成人患者。硫酸艾玛昔替尼片的Ⅱ/Ⅲ期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研究,规模大,范围广,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北京朝阳医院、宣武医院等全国53家医院共同参与(附录1)。
在此背景下,医脉通有幸邀请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栗占国教授进行深入访谈,现将访谈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栗占国教授
寄语
强直性脊柱炎(AS)在我国患者群体庞大,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挑战大。传统的治疗手段虽有一定疗效,但在控制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仍存在诸多局限,如非甾体抗炎药仅对症治疗,无法延缓疾病;TNF-α抑制剂患者应答不佳等。我国自主研发的JAK1抑制剂硫酸艾玛昔替尼片获批,对于国内AS患者是个利好消息,打破了进口药物垄断局面,可快速持续改善患者病情,安全性良好,为对一种或多种TNF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活动性AS成人患者提供治疗新选择。
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广泛存在,患病率在0.20-0.42%之间,推算患者人数超过500万人。通常在10~40岁发病,50岁以后发病较少见,主要侵犯患者的骶髂关节和脊柱[1-2]。
AS发病时很难察觉[1],早期诊断困难,致残率高。在我国,从开始有症状到确诊AS,往往需要2到6年的时间[3-5]。这样一来,患者就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最后可能导致残疾,生活质量大大降低。AS的致残率高达65%[6],其中髋关节病变对患者残疾影响最大[7]。而且,AS不仅累及骨骼系统,还会影响到其他器官,三分之一左右的患者常合并葡萄膜炎,40%出现炎症性肠病,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风险也显著增加[8]。
栗占国教授在采访中指出,鉴于我国AS的严重性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巨大影响,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AS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和体征、恢复功能、防止关节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脊柱疾病的并发症。栗教授提到AS当下的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传统抗风湿药(csDMARDs)和新型治疗药物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等,但目前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仍主要集中在对症及抗炎上。多数患者得不到妥善治疗,新型药物的使用率也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治疗效果的提升。
临床上常首选NSAIDs治疗AS,以缓解患者的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然而NSAIDs在改善疾病活动性和延缓疾病进展的方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面临着起效慢、应答不足、无法阻止结构损伤等难题,而且NSAIDs长期使用还会损伤胃肠道[1,9,10]。所以,对于病情较重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就需要更换成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而新型治疗药物生物制剂和JAK抑制剂受认知不足、患者反应不佳、副作用担忧及价格等因素影响,使用率不高。例如,高达40%的AS患者对TNF抑制剂反应不佳[8];我国仅5%的脊柱性关节炎患者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远低于欧美国家[11]。传统JAK抑制剂因靶点选择性不足,感染和血液系统风险可能会增高[12]。
栗教授在采访中强调,AS虽然既往有多种治疗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对现有治疗反应不佳或不耐受。因此,研发安全且高效的治疗药物,对于满足这部分患者的临床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艾玛昔替尼可通过抑制JAK1信号传导发挥抗炎和抑制免疫的生物学效应。艾玛昔替尼的Ⅱ/Ⅲ期研究(SHR0302-302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研究,规模大、范围广,国内共53家医院参与(附录1)。该研究采用适应性、无缝设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Ⅱ期阶段,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不同剂量的艾玛昔替尼片或安慰剂组,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进行期中分析以确定Ⅲ期研究的推荐剂量。随后,在Ⅲ期阶段,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艾玛昔替尼片 4mg组或安慰剂组,主要研究终点为3个月时达到ASAS 20应答的受试者比例[13]。
研究结果显示,艾玛昔替尼 4mg可快速持久改善AS患者病情,治疗3个月后,与安慰剂相比,患者ASAS20应答率高达48.7%,ASAS40(33.7%)、ASAS5/6(46.5%)应答率同样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安慰剂组转换为艾玛昔替尼治疗后,ASAS20、ASAS40和ASAS5/6应答率迅速提升,6个月时与艾玛昔替尼持续治疗组应答率相当[13](图1,图2)。
图1. 艾玛昔替尼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ASAS20应答情况
图2. 艾玛昔替尼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ASAS40、ASAS5/6应答情况
其他评估指标结果显示,艾玛昔替尼可快速改善AS患者炎症水平,持续改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脊柱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及晨僵症状;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生活质量[13]。此外,艾玛昔替尼4mg组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安全性良好[13]。
SHR0302-302研究结果为艾玛昔替尼片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证据,也为无法耐受或生物制剂应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治疗新选择,有望打破AS的治疗困境。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共同推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AS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患病人数众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尽管传统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但其治疗局限性和生物制剂使用率不高的现状限制了AS治疗效果的提升。因此,探索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迫切。硫酸艾玛昔替尼片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活动性AS治疗的消息令人振奋。作为中国原研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艾玛昔替尼打破进口药物垄断局面,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了快速持久改善患者病情、显著提高应答率、改善炎症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多重获益,且安全性良好。期待艾玛昔替尼走进真实临床应用,助力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栗占国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临床免疫中心主任。
973首席科学家,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获吴杨医学奖和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
中国医促会风湿免疫分会主委,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委,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和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
《Rheumatology Autoimmunity》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名誉主编。在Nat Med, Science及Lancet Rheum等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