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人间四月芳菲未尽,龙城锦绣花开蝶舞。2025年4月11日,在历史悠远的山西太原,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第四届风湿免疫病学术大会隆重召开,众多专家学者共襄盛会。
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国女医师协会党支部书记毛汛教授、山西白求恩医院党委副书记兼院长刘先胜教授、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顾问栗占国教授和曾小峰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赵岩教授分别致贺词。他们高度肯定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委会成立以来为推动我国风湿免疫病事业发展所作的工作,并赞扬女医师专委会的工作充分发挥女性优势,具有人文关爱特色。
本次大会主席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兼风湿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苏茵教授在欢迎词中回顾了专委会成立三年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在党建引领、科研攻坚、人才培养、科普传播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并对支持专委会工作的中国女医师协会领导和全国同仁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大会执行主席山西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张莉芸教授代表东道主给予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并希冀本次大会在龙城太原这座兼具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的城市里,以学术为舟,以仁心为楫,继续书写"健康中国"的巾帼篇章。
开幕式上,来自7个代表队的90余位风湿免疫女医师奉献了精心准备的颇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文艺演出,她们隽永雅致的表现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成为本次会议开幕式上亮丽的风景线。
此次开幕式由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贾园教授和副秘书长郑文洁教授共同主持。
精彩会议
本次大会历时1天半,盛邀了118位风湿免疫学、社会科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报告共计47场。大会内容聚焦风湿免疫病与急危重症、风湿免疫病与消化系统损伤、专题交流、人文管理与医学进步、高质量研究论文报告、生殖健康与医学影像、风湿免疫病研究进展、风湿免疫相关罕见病优秀病例交流8个学术交流版块,通过主旨演讲、专题讨论、病例比赛、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展现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为倡导科技与人文并重,促进风湿免疫领域的临床实践、学术交流与多学科融合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风湿免疫病与急危重症
本版块聚焦风湿免疫病急危重症的识别与救治,回应临床面临的复杂挑战。在这一版块的专题报告中,苏茵教授介绍了弥漫性肺泡出血的识别与救治,为提高合并危重状态自身免疫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视角;张缪佳教授系统讲解了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TD-PAH)的新表型及诊疗要点;舒强教授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工作中对于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诊治实践的经验与心得;卢昕教授和李茹教授则分别介绍了急危重炎性肌病与难治性RA的诊治进展。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系统展现了风湿免疫病急危重症管理的最新进展与临床共识,报告内容紧贴临床一线,提升了参会者对危重病情的识别敏感性与应对能力,为优化风湿免疫病全周期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风湿免疫病与消化系统损伤
本专题聚焦风湿性疾病中常见的胃肠道损害问题,朱峰教授围绕风湿病肠道菌群紊乱特征与微生态疗法进展做了详细介绍;王玉华教授分享了风湿性疾病合并蛋白质丢失性肠病的诊治经验;陈宁教授介绍了肠道-皮肤-关节——自身免疫疾病诊治中的“莫比乌斯环”;何菁教授分享了短链脂肪酸与RA肠道稳态;贾园教授则分享了银屑病关节炎相关炎性肠病诊治相关的最新进展。这一专题有力地推动了风湿与消化交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三)专题交流
本专题中,多位专家带来了兼具深度与温度的精彩报告。池淑红教授围绕最新指南共识,系统梳理了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决策路径;陈盛教授回顾了2024类风湿关节炎年度研究进展,从发病机制到治疗应用,全景展现了RA领域的研究脉络;李芬教授以《针尖上的曙光》为题,深入讲解了甲氨蝶呤皮下注射剂在RA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患者带来更优治疗选择;沈海丽教授通过介绍了IL-17A在结构保护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炎症控制与骨保护的新靶点;栗占国教授以“临床至上 人才为先”为主题,分享了在推进学科建设与个人成长中的经验与思考;苏亚君教授则从人文角度出发,讲述了如何将坚持与热爱融入医学事业。本专题内容紧贴临床实际,融合科研前沿与个人感悟,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既拓宽了专业视野,也激发了对医学道路的更深思考,充分体现了大会“以学术为舟,以仁心为楫”的精神内核。
(四)人文管理与医学进步
“人文管理与医学进步”专题会由赵岩教授与曾小峰教授主持,本专题聚焦医学实践中的管理创新与人文关怀。玄律科长详细解读了DRG 2.0的更新内容与应用原则,助力医保支付与临床衔接优化;薄世宁教授分享了医患沟通的“六个心法”,引发现场共鸣;周晓华教授深入探讨了生物统计与医疗大数据在临床研究中的实际应用;秦鹏摄影师从视觉表达角度,讲解了医学摄影的实用技巧;杨冠羽教授则介绍了心血管影像分析算法的研究进展,为跨学科融合注入新思路。
(五)高质量研究论文报告
在本专题中,多位专家围绕风湿免疫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精彩报告:杨程德教授指出,吗替麦考酚酯(MMF)有助于减少抗dsDNA抗体高滴度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新发患者的复发风险;李娟教授探讨了肠道菌群在调控RA免疫节律中的作用;郑文洁教授揭示了TNF抑制剂通过中性粒细胞发挥抗白塞病血管炎的新机制;杨华夏教授则聚焦PD-1抑制剂相关炎性关节炎中的巨噬细胞亚群变化;胡凡磊教授提出,抗瓜氨酸化清道夫受体A(SR-A)多肽抗体在RA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本专题内容聚焦机制探索与临床转化,体现出风湿免疫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六)生殖健康与医学影像
姜林娣教授介绍了大动脉炎影像学诊断和评估指南,强调了影像学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关键作用;李原教授分享了PET/CT显像在风湿免疫病诊疗中的新进展,阐述了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应用价值;钟超教授探讨了妊娠蜕膜NK细胞的分化调控对正常妊娠的保障作用;张文教授则强调了风湿免疫病患者在妊娠和哺乳期用药的多学科合作及母婴安全的重要性。该版块内容深入探讨了风湿免疫病与生殖健康、医学影像的交叉领域,为临床治疗和多学科协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风湿免疫病研究进展
戴冽教授强调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风险增加,提出对RA患者CVD危险因素的识别和管理至关重要;厉小梅教授则探讨了CXCL9+成纤维细胞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作用,揭示其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淋巴细胞浸润;林进教授总结了风湿性多肌痛的年度进展,详细讲解了其识别与治疗方法;武丽君教授分享了白塞病带来的临床挑战,重点分析了不同器官系统受累的治疗选择;饶慧瑛教授则讨论了免疫相关性肝损伤的诊治,拓展了免疫检查点相关不良反应引发的肝损害的识别与治疗方案。
(八)风湿免疫相关罕见病优秀病例交流
为促进罕见病诊疗经验交流,激励临床科研创新,本届大会特设 “罕见病例投稿评优”环节。此次活动共征集投稿数量112篇,遴选出24篇优秀病例,其中8篇作为大会发言,16篇做壁报展示。24篇优秀病例均参与最佳人气奖评比,总投票数13.1万。陈治文、薛宏伟、郭颖、陈剑梅、隆眉、李曼、赵梦珠及高诗奇医生分别展开精彩的罕见病例汇报,带领大家了解VEXAS综合征、Majeed综合征、Castleman病等风湿免疫相关罕见病的诊疗过程。现场由雷玲、聂英坤、杨旭燕、霍月红、许珂、吴锐、陈海英及刘燕鹰教授分别对8位青年医生的精彩汇报进行认真的点评与总结。
最后,由苏茵教授、张莉芸教授和武丽君教授颁发风湿免疫相关罕见病入选病例优秀论文奖,由张文教授和穆荣教授为雷玲、李铁、李谦华、张凡、陈泽娜、李双颁发优秀壁报奖,由张缪佳教授为银小双、崔晓萌、陈泽娜颁发最佳人气奖。
闭幕式
本次大会创新地将人文、体育、摄影、文艺融入了风湿免疫学术会议,会议日程紧张有序,学术内容精彩纷呈。与会听众反响热烈,座无虚席,官网注册人数585人,线下参会750人,创立了又一新纪录。
闭幕式上,张莉芸教授高度总结“团结、多元、向上、和谐、高端”是此次大会的特点,希望与会学员“乘风而来,满载而归”,并向参与大会的讲者、主持、讨论嘉宾们以及专委会的委员们致以深深谢意!同时向保证会议顺利进行的会务团队的辛勤付出表示诚挚感谢,对与会嘉宾和同道的热情参与致以衷心敬意。本次大会不仅拓展了风湿免疫学科的学术边界,更为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深化人文医学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闭幕式由大会秘书李茹教授和郭乾育教授主持。
期待明年再聚首!赏春光无限、享学术盛宴!
识别上方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供稿 | 姚然然
审核 | 苏 茵
排版 | 徐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