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2025年5月24日,2025首届医学主编大会(Medical Editors Conference 2025)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顶级医学期刊主编、肿瘤、风湿领域权威专家、科研管理者及出版界代表,共同聚焦行业前沿动态,围绕医学期刊国际化发展、临床研究前沿、高价值论文发表与期刊实践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为推动中国医学期刊高质量发展与临床研究创新注入新动能。
【风湿免疫界】有幸邀请到Rheumatology & Autoimmunity 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接受我们的专访,现将访谈内容精粹如下,以飨读者。
栗占国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国际地位:
临床科研双轨并进
基层诊疗仍待突破
栗占国教授
中国风湿病学近年来发展迅速。从研究现状来看,在部分领域已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并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研究成果,但整体研究的普遍性与国际相比存在差距,国际研究的广更为突出。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探索更多由我国自主设计的创新性研究方向。
在临床实践方面,我国在药物应用、疾病诊断及长期治疗策略等领域与国际水平基本接轨,尤其是大型教学医院和医疗中心的诊疗能力已具有不错的国际地位。但是,我国风湿病患者基数庞大,仍有众多患者未能获得及时规范的诊断与治疗。未来需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普及工作,推动二级及三级以下医院提升对风湿免疫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实现更多患者的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
未来方向:
临床为基,基础为翼
瞄准国际话语权
栗占国教授
在未来发展中,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重点方向应聚焦两大领域:一方面仍需深耕临床研究。中国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是开展高质量前瞻性研究的独特优势,为中国学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契机。另一方面要强化原创性基础研究,唯有以自主设计的创新性研究为支撑,才能在国际学界建立更具影响力的学术地位。当前我国已在诸多领域取得突破,但仍需在更多疾病类型中开展深层次原创研究,在国际风湿免疫研究版图中构筑属于中国的学术坐标。
国际合作:
与Smolen教授携手
推动全球风湿病学进步
栗占国教授
与 Smolen 教授相识已多年,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我们已聘请 Smolen 教授担任Rheumatology & Autoimmunity (RAI)杂志国际顾问,他在期刊发展战略规划、学术方向把控等方面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在学术会议平台构建中,类风湿关节炎国际论坛(IFRA)作为该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年度学术会议,自 2009 年创办以来,Smolen 教授先后 5 次以特邀嘉宾身份参会,围绕类风湿关节炎的前沿研究进展、诊疗指南更新及国际学术共识等主题发表专题演讲,推动中外学者在该领域的深度学术交流。
在诊疗指南制定领域,Smolen 教授长期主导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专家指南的修订工作。本人作为亚洲地区代表已经连续参与三版指南的制定过程,在循证医学证据评价、诊疗策略优化及指南适用性调整等环节开展深度研讨。此外,作为非EULAR类风湿指南委员会的委员,会更多地与Smolen 教授进行多维度研讨。
04
寄语青年:
立足临床,
以创新推动学科进步
栗占国教授
年轻医生应立足临床,在不同疾病领域探索中国特色的解决方案,鼓励青年研究者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学术交流提升自身影响力。要发挥自身优势,聚焦临床实践,关注患者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近年来,通过与国际同行及国内多中心合作,已取得不少前沿成果:全国多中心研究提出的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标准(ERA)和临床深度缓解(CLIDR)标准,简便实用;长周期强化治疗方案(PRINT)被纳入EULAR指南。
栗占国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专家院长
北京大学医学部风湿免疫学系主任
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风湿免疫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8届主任委员
973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前主席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名誉总编、Rheumatology&Autoimmunity主编《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副主编
Nature Rev Rheum、ancet Rheum、Ann Rheum Dis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