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前言
2025年6月12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牵头开展的“艾玛昔替尼(SHR0302)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AS)的Ⅱ/Ⅲ期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风湿免疫疾病期刊《Arthritis Rheumatology》(IF:10.9)正式发表并同步上线[1]。国内有53家中心参入了该项研究,共纳入504例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这一突破突破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风湿免疫疾病领域创新药物研发取得重要进展。
艾玛昔替尼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目前在国内已经获批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等适应症,强直性脊柱炎的获批上市正是基于该项研究的结果。
艾玛昔替尼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的Ⅱ/Ⅲ期研究发表于Arthritis Rheumatol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适应性无缝Ⅱ/Ⅲ期临床研究,研究分为第一阶段(Ⅱ期)和第二阶段(Ⅲ期)。每个阶段各包括4周筛选期、12周核心治疗期、12周延伸治疗期和4周安全随访期四个部分,详见图1。
第一阶段筛选合格的受试者按照1:1: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艾玛昔替尼2mg、4mg、8mg组。根据决策树选定艾玛昔替尼剂量,作为第二阶段的试验剂量。第二阶段筛选合格的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和艾玛昔替尼组,主要终点为给药12周后,达到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会20%改善标准(ASAS 20)应答的受试者比例。
图1. 研究设计
第一阶段260例筛选合格的受试者,根据决策树选定艾玛昔替尼4mg为建议剂量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244例筛选合格的受试者,具体分布如图2。
图2. 受试者分布
研究结果
整体研究中,安慰剂组和艾玛昔替尼4mg组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相似,具有可比性。受试者大部分为男性(78.5% vs 80.7%),中位年龄32 vs 33岁,多数(75.8% vs 77.0%)年龄<40岁,中位体重65.9kg vs 68.5kg,中位体重指数(BMI)约为23.8kg/m2。安慰剂组和艾玛昔替尼4mg组受试者的基线AS疾病特征相似,具有可比性。AS病程平均值分别为9.2±6.8年和9.5±7.0年,多数(67.7% vs 71.1%)病程≥5年。既往约31.7%和32.6%使用过治疗AS的生物制剂类药物,其中安慰剂组有2例(1.1%)使用过JAK抑制剂。大多数(86.6% vs 88.8%)受试者基线HLA-B27呈阳性。中位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分别为6.2和6.3,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患者基线
第12周,艾玛昔替尼4mg组达到ASAS 20受试者的比例为48.7%,显著高于安慰剂的29.0%,两组的组间率差为19.6%(97.5% CI:8.3-100.0),P=0.0001。与安慰剂相比,艾玛昔替尼4mg组在ASAS 40(32.1% vs 18.3%)和ASAS 5/6应答(42.8% vs 15.6%)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图3. 疗效终点
治疗12周后,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等显著改善(图4)。在影像学方面,骶髂关节炎症(SPARCC评分)显著降低(-7.56 vs -3.34,P<0.0001)。同时受试者健康生活治疗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和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问卷[ASQoL])均显著改善。
图4. 疾病活动度和脊柱功能
在安全性方面,整个核心治疗期艾玛昔替尼4mg治疗组,受试者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艾玛昔替尼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AE)发生率分别为79.7%和65.6%。大多数AE事件为轻中度,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低,仅为1.1%(安慰剂组为2.2%)。整个试验期间没有报告死亡、结核病、重大心血管事件、血栓栓塞事件或新诊断的恶性肿瘤,也没有报告新的安全问题,表明艾玛昔替尼用于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安全性、耐受性良好。
总结与展望
艾玛昔替尼治疗活动性AS适应性无缝Ⅱ/Ⅲ期研究数据显示:艾玛昔替尼能有效改善AS患者症状和体征,阻止影像学进展,显著改善患者生活治疗,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艾玛昔替尼作为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其获批上市打破了国内小分子靶向药物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目前,艾玛昔替尼治疗斑秃的适应症正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评流程中,治疗银屑病关节炎(NCT04957550)、非放射学中轴型脊柱关节炎(NCT05324631)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有望拓展更多疾病领域,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参考文献:
[1] Liu 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varmacitinib in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hase II/III Trial. Arthritis Rheumatol. 2025.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更多自免领域资讯,敬请关注“自免医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