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2025年6月11日-14日,全球风湿免疫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年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顺利召开。本届大会不仅吸引了全球130+国家逾万名专家学者参与,更收录展示了近1400份海报、400个口头报告以及170多场专题会议,将全方位呈现风湿免疫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创新突破成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展示了多项创新性研究成果,涵盖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损伤、白塞病等热点方向的研究进展。【风湿免疫界】特别邀请何菁教授分享相关研究成果,内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何菁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团队现场发言
在2025EULAR大会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表了多项研究成果,您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吗?
何菁 教授
在本次EULA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年会上,国内风湿免疫领域学者参与度显著提升。我们团队入选5项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和5项壁报展示(Poster)。能在这样的国际平台上展示研究,大家都倍感荣幸。尤其是不少年轻的博士生,也获得了参与这类国际大会的机会。在这次大会的展示中,我们团队在风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领域开展了不少具有前沿性的研究。
在RA方面,胡凡磊教授及其学生谢阳团队针对抗瓜氨酸化清道夫受体-A多肽抗体(anti-CSP)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索。
在SLE方面,李雪医生及其团队聚焦SLE孤立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亚型开展研究,为狼疮等以溶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除此之外,在RA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损伤方面,学生王乃迪医生及团队也通过研究发现脂多糖结合蛋白(LBP)、可溶性 CD14 (sCD14) 和肠道脂肪酸结合蛋白 (I-FABP) 等肠道通透性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与RA疾病活动度相关。学生王若伊博士后及团队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丁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上皮干细胞的发育与肠道屏障完整性,对肠道黏膜病变具有保护与治疗作用。
不仅如此,在白塞病方面,刘田教授及学生李嘉辰团队开展的CD161⁺调节性T细胞在白塞病中的机制调控研究,发现该细胞亚群与患者临床表现及疾病发生机制显著相关。
其余壁报展示。
北大人民医院团队的系列成果聚焦风湿免疫疾病精准诊治前沿,围绕免疫亚型新发现、生物标志物开发、肠道-免疫互作调控机制等热点方向持续拓展学科深度,推动风湿病学从传统经验医学向精准化、个体化医学迈进。
专家简介
何菁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
获茅以升青年科技奖
北京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Immunology》副主编,
《Clinical Rheumatology》副主编
长期致力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Immunity、Lancet Rheum,JAMA Netw open和Ann Rheum Dis发表SCI论文80余篇
获高校优秀成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医学奖一等奖、华夏科技一等奖。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及北京市自然基金10余项
审核:何菁
编辑:luna
总编: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