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消息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问题1:
作为连续多届APLAR的高频“中国声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团队今年在福冈的阵容和看点可能尤为引人关注。能否请您介绍团队的参会情况和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团队今年19人线下参会。其中,栗教授本人将在开幕式VOA环节发言,胡凡磊教授则获邀进行大会报告。此外另有2项口头发言与9项壁报交流。从目前大会的筹备情况看,今年的APLAR大会可能是历届大会中,规模最大、形式最丰富的年会之一。
问题2:
您作为APLAR前主席,既见证了APLAR学术脉络的演进,也深度参与议程设计,您觉得本次大会有哪些亮点板块或者研究报告?
谈及大会最值得期待的环节,栗教授首推近300位国际一流学者的“顶配”阵容:包括Josef Smolen教授将带来类风湿关节炎最新进展、Eric Morand教授聚焦系统性红斑狼疮缓解标准、Georg Schett教授可能会分享新型免疫治疗、K,Yamamoto, J Merril等多位来自欧美及亚太地区的知名风湿病学者将参会。
此外,栗教授特别提到了在9月6日中午12:20,亚太第二版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专家建议将正式发布,该建议专家组成员由其牵头的APLAR RA学组委员组成,已经过三次线下讨论,与上一版相比有比较大变化,是在2019版基础上全面升级,融合了ACR和EULAR以及亚太地区真实世界数据,势必成为亚太国家临床决策的新标尺。
问题3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在APLAR舞台上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显著提升。站在“前主席”的视角,您认为APLAR对于中国学者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回望过去十年,中国从APLAR的“跟跑者”、“参与者”,到在一些疾病和研究的“领跑者”。栗教授把这段旅程总结为:APLAR给中国学界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我国风湿病学界与外界交流的平台,也是将我国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推向世界的窗口。
与此同时,栗教授寄语年轻同仁,“关注进展,拓宽视野;博采众长,造福患者。”
更多APLAR大会精彩内容,可参考如下:
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