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国内外专家齐聚,共探自身免疫病前沿:2025年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学术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金桂送香的十月,2025年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学术年会暨广东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外免疫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自身免疫病研究的最新进展与未来方向。

开幕盛典:凝聚共识,展望未来

在热烈的掌声中,大会隆重开幕。秘书长李茹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黄波教授为大会寄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分会在推动我国自身免疫学科发展取得的突出成果。他鼓励分会继续肩负使命,积极促进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融合创新。随后,大会主席栗占国教授和孙尔维教授分别发表致辞,对与会嘉宾与讲者表示热烈欢迎,并回顾了分会近年来的工作进展。他们表示,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汇聚科研智慧,共享创新成果,携手推动自身免疫病防治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学术盛宴:聚焦免疫前沿与创新突破

本届年会的学术报告内容精彩纷呈,来自多个国内外知名机构的专家相继作大会报告,大会设有大会报告、专题分会、高质量论文分享等多个环节,分享内容涵盖细胞死亡、免疫代谢、表观遗传、免疫衰老人工智能驱动的疾病预测等多个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

邵峰院士系统阐述细胞焦亡的核心机制,发现GSDMD蛋白是执行焦亡、释放关键炎症因子的关键分子,并进一步阐明非经典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开创性提出使用GSDMD抑制剂用于免疫治疗的新策略。黄波教授团队揭示了活性氧(ROS)稳态的代谢调控网络,发现糖原通过相分离驱动核心代谢,影响AhRIDO1-Kyn通路实现精密反馈调控。香港中文大学谭丽珊教授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影像技术(HR-pQCT)观测结构性骨改变用于预测银屑病关节炎,并证实IL-17抑制剂有效阻断疾病骨破坏。湘雅医院雷光华教授团队首次发现骨关节炎疾病发生与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胆汁酸缺失直接相关,阐明了补充相关菌群或药物UDCA有效治疗骨关节炎。北京协和医学院陆前进教授团队聚焦红斑狼疮的表观遗传机制,成功开发IFI44L基因甲基化诊断试剂盒,并开创靶向CD132及抗体-药物偶联物等新型治疗策略。

廉哲雄教授系统揭示了CD103⁻驻留CD8记忆T细胞亚群是驱动干燥综合征患者腺体损伤的关键效应细胞,并提出特异杀伤该细胞亚群的创新治疗方案,为突破当前干燥综合征治疗瓶颈开辟了新方向。郑磊教授团队通过建立高效分离与特异性检测技术,突破了细菌外膜囊泡的临床检测瓶颈,并证实其在年龄相关感染风险及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评估中具有重要诊疗价值。西湖大学徐和平教授团队发现脑膜B细胞可通过局部阴性筛选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发育成熟,其异常活化会诱发自身免疫,并据此提出了“选择性清除脑膜B细胞”的精准治疗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肖意传教授系统阐释了衰老过程中胞质DNA异常累积激活ZAK-AKT-mTOR通路驱动T细胞炎症衰老,通过靶向BFAR基因可逆转CD8⁺ TRM细胞衰老,为抗肿瘤及抗衰老提供新方向。华中科技大学刘超红教授系统阐明免疫分子MDA5在免疫缺陷与自身免疫中的“双刃剑”作用,揭示其调控B细胞受体信号和线粒体代谢的多层次机制。暨南大学陈国兵教授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免疫细胞图谱,系统阐明衰老过程程中CD8⁺ T细胞及其TCR变化规律,提出利用抗原特异性TCR作为疫苗应答及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标志。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宋述慧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免疫力数字解码”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多层级免疫大数据建立数据驱动的免疫研究与健康评估新范式。上海交通大学陈洛南教授展现AI赋能复杂疾病研究中的前沿成果,提出基于动态网络生物标志物的疾病临界理论,利用AI算法捕捉疾病发生前的“临界转折点”,实现对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早期预警。

此外,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洋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刘霞教授、首钢医院石连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茹教授、南方医科大学何懿教授、宣武医院赵义教授等分别就风湿免疫病临床诊疗中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享交流

会议第二天,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Kristi Kuhn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该团队发现肠道菌群来源的色氨酸代谢产物吲哚通过非经典的AhR-NFκB信号通路调控抗体功能,揭示肠道-关节轴中关键炎症机制。纽约大学王俊教授基于LAG-3D2结构域的机制研究开发双特异性T细胞抗体BiTS高效靶向并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性T细胞,自身免疫治疗开辟新路径。

最后,大会主席栗占国教授以临床驱动的自身免疫疾病前沿研究”为题提出临床与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强调应从流行病学、机制、诊断和治疗四个层面推动RA研究他提出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新型血清标志物开发,并倡导通过分子靶向和免疫稳态调节等新型免疫治疗策略,实现从临床缓解到免疫缓解的转变,最终达到长期稳定和免疫稳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明辉教授介绍肾小球疾病的创新与转化揭示补体相关分子在疾病中关键致病机制并推动补体抑制剂及siRNA药物等精准疗法发展。北航钟江宏教授团队通过整合多种成像与测序技术,揭示了NCF1基因多态性及转座子介导的免疫新机制,深化了对狼疮发病机制的认识暨南大学尹芝南教授团队发现IL-27能直接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产热,为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靶点与转化路径。

本届年会上,众多自身免疫领域专家学者担任了会议主持和作为嘉宾参会,包括孙尔维、仲人前、王兰兰、周琳、莫汉有、赵东宝、梅轶芳、王庆文、戴冽、王永福、潘云峰、李永哲、刘万里、钟超、闫惠平、封波、许韩师、靳洪涛、于清宏、潘胡丹、郭建萍、石桂秀、李茹、何懿、黄文辉、胡凡磊、古洁若、刘冬舟、李娟、石运莹、磨红教授等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及讨论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持。

闭幕式上,自身免疫分会秘书长李茹教授对本次学术年会进行了总结,对东道主、大会主席孙尔维教授及广东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在会议组织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多学科交叉融合是自身免疫分会的特色,本次会议盛邀来自风湿、感染、肿瘤、检验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开拓了与会者的视野,激发了学术思维的碰撞。未来,自身免疫分会将继续延续这一特色,打造一流的多学科合作与交流平台,并期待下年度学术年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