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世界关节炎日 | 栗占国教授、孙尔维教授:终有一天,关节炎患者不会再因关节炎致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5年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学术年会暨2025广东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025年1010-12日在广州阳光酒店顺利召开,这是我国自身免疫学界的年度盛会。

大会期间,恰逢10月12日世界关节炎日,平台特邀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学术年会大会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以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孙尔维教授分享关节炎领域热门话题。

问题一:
“深度缓解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核心目标,可很多患者以为关节不疼了就等于治好。能否请您用一句话先给出深度缓解的核心定义,再告诉大家它和不疼指标正常到底差在哪?

问题1:栗占国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世界关节炎日提醒临床医生和患者:关节炎不是忍一忍就过去的关节痛,而是一组可能致残的慢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都在此列。其中类风湿关节炎最受全球关注,近年我也反复在国内呼吁——其治疗目标必须锁定深度缓解


类风湿关节炎慢性、进展,一旦炎症持续,骨破坏就悄悄发生。所谓深度缓解,就是关节既不肿也无压痛,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我们称之为 Clinical Deep RemissionCliDR)。只有走到这一步,患者才远离残废。临床常见误区是症状好一点就减药,结果炎症低水平徘徊,关节仍在受损。正确的做法是:先使患者达到 CliDR,再进入巩固期,而不是稍见好转就下调方案。


正确用药已能把多数患者安全带到 CliDR。刚刚完成的亚太地区横断面研究证明:在 2000 多例类风湿患者中,17.1% 已处于深度缓解状态,这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残疾;只要规范治疗,这一比例还会持续攀升。我们的很简单——终有一天,中国类风湿患者不会再因关节炎致残,这个梦已经看得见、摸得着。


把镜头拉远,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同样适用深度缓解理念:多数患者可以控制到几乎无炎状态,部分可达完全缓解。关节炎本身不可怕,怕的是过早放弃、随意停药,让炎症成残废。牢牢抓住深度缓解这条金标准,大多数患者不良预后的现状就能彻底改写。



问题二:

为什么关节炎要到风湿免疫科看?如何才能治好关节炎?

问题2:孙尔维教授精彩采访视频

世界关节炎日恰好与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分会学术年会暨2025广东省免疫学会临床免疫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同日。我乐意借此机会分享体会。


关节炎之所以归属风湿免疫科,是因为关节极易受凉——“风”加“湿”即为“冷”。免疫病主要攻击四类器官:皮肤黏膜、血液血管、肾脏和关节。关节腔内几乎无血管、脂肪,仅少量滑液,冷风刺激后滑液温度下降,血管收缩即引发疼痛,与心肌、脑或肠道缺血疼痛同理。关节炎只是表象,机制涉及免疫、代谢(痛风)及退行性变,需先明确病因再定方案。康复介入须在源头治疗启动后进行,标本兼治并配合康复,疗效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