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攻坚风湿免疫疑难病诊治,打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攻坚风湿免疫疑难病诊治,打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科学中国人 
 

 

重点实验室一角

 

风湿免疫病存在患者群庞大,诊治疑难,致残致死率高,患者就医困难等问题。近年来,国家及北京市高度重视此类疾病,并有大量财政投入。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团队在栗占国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层层遴选,于2012年被认定为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并连续两次在评估中获优,居前15%,总成绩名列前茅。

 

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室建立了多种风湿免疫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研究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干燥综合征等风湿免疫病的一系列新型免疫诊治方法,促进了我国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和我国在风湿免疫病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风湿与免疫的“纠缠”

 

虽然病种很多,但风湿病的先兆表现却有相似之处。比如,持续的关节疼痛及肿胀,尤其明显的是关节肿胀;反复的口腔溃疡;原因不明的长期发热等。如果有两种以上的上述表现,就需要及时就诊风湿病专科,以开展进一步的检查。

 

一些中年人困惑的是,它们早上起床时感到双手发胀、疼痛、发僵,受凉后更明显,但过一会就基本都好了,这是风湿病的先兆吗?

 

实验室主任栗占国教授表示:“这很可能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但这需要患者来医院就医,大夫们会针对症状,结合检查结果做出诊断。我们对这类疾病一直在进行早期诊断的科学研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朝气蓬勃的科研团队

 

旧药胜新药,有效且安全

 

据统计,中国的主要风湿病患者不少于5000万,其中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00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近100万。临床上的传统治疗主要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多属于对症治疗和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反应,患者的免疫稳态处于失衡状态,副作用大,而生物制剂仅用于很少数病人,费用昂贵。

 

实验室研究员孙晓麟介绍说,实验室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前期对SLE T细胞亚群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低剂量白介素—2可调节T细胞平衡,改善患者免疫稳态,并在2016年成功完成了临床试验。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已治疗大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明显,并避免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同时该治疗的成本仅相当于目前其他生物治疗的几十分之一。在改善SLE治疗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我们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多方合作,推动了这种新型免疫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推出了由40多位专家建议的治疗指南,为改善国内SLE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发挥了作用。”

 

“早期用药可使风湿免疫病患者的病情在发病的起始阶段得到控制。诊断治疗越早,越容易控制病情。”重点实验室李茹教授介绍说。

 

以类风湿关节炎(RA) 为例,早期接受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延迟3至6个月的用药者。因此,一旦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的诊断明确,应及早给予个体化的正规DMARDs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这些免疫性疾病大多数可以得到控制,甚至完全缓解。

 

厚积薄发,走向世界

 

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已处于国内外该领域临床和研究的前沿。目前,该重点实验室有100余人的临床及研究队伍,有教授、副教授及研究员26人,助研和实验员10人,在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近30人。多位教授先后在国内外有学术兼职,包括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和国际风湿病联盟(ILAR)前主席、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IJRDClin Rheum副主编、《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编及Nat Rev RheumLancet Rheum等十余种杂志编委。重点实验室获得的学术及荣誉称号包括 973 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科技部万人计划和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

 

重点实验室为人才成长提供了良好氛围

 

重点实验室依托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已发表论文600余篇,包括在Nat MedImmunityCell H&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60余篇。主编、主译了《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高级教程》及《凯利风湿病学》(第8-10版)等 30 部风湿病学专著及全国统编教材。研究了mDNA抗体、a-胞衬蛋白抗体、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及低剂量白介素2治疗红斑狼疮等一系列新型诊治方法,并用于临床患者。

 

实验室副主任技师李英妮老师说,我们栗主任一直很鼓励个人和团队的发展,他提倡营造良好的工作和学术氛围,强调团队要力争上游,每个人都要有使命感、责任感;都应有奋斗的目标和追求,并为每个人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和支持。

 

“一个一流的学科,首先要有一流的诊断治疗水平,过硬的临床技能,还要有前沿性的临床研究,才能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力。一流学科需要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和坚强的临床及科研实力”这是栗占国对自己团队的要求。多年来,他也一直在激励和支持青年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国内和国际学术舞台上展现更多精彩。

 

来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