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 图文组件

  风湿消息

北大人民医院与清华大学合作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成果在《J Exp Med》发表

[快讯] 最近,北大人民医院作为临床合作单位、清华大学免疫系和中科院上海生科所进行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研究成果在《J Exp Med》发表。这是一项源于临床问题的基础研究,结果证明SLE患者B淋巴细胞表面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对B细胞活化的抑制能力下降。此结果为SLE患者B细胞异常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探讨新的SLE免疫治疗方法带来了希望。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中国的发病率为30~70/10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寿命造成严重影响。FcγRIIB穿膜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I232T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此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次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人群中高达21.5%-26.9%。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者利用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优势,发现FcγRIIB-T232在细胞质膜表面的扩散速率显著减低,导致无法有效的扩散至抗原抗体复合物中与抗体Fc区结合,呈现在磷脂双层中更加倾斜的拓扑构象。

这一研究成果为微观分子物理性质对其宏观病理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为FcγRIIB-T232与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相关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个性化治疗,疾病进展判断及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徐利玲博士是本文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包括清华生科院博士夏梦蝶、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博士生郭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孙晓麟。刘万里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为清华生科院龚海鹏研究员、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许琛琦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