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
冷球蛋白是在4℃时从血清中自然沉淀、加热至37℃后又能溶解的物质,主要由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构成。伴冷球蛋白的病理状态称为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emia),它是一种系统性血管炎,常继发于中小血管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通常表现为典型的三联征(紫癜、无力和关节痛) 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器官受累如慢性肝炎、肾小球肾炎、周围神经病变、皮肤溃疡及播散性血管炎,约半数病例合并肾炎,其中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该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冷球蛋白的免疫组化分为I型(单克隆冷球蛋白)、II型(单克隆和多克隆的混合型冷球蛋白)以及III型(混合多克隆冷球蛋白)。
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系统性血管炎和血栓症状)、实验室检查(冷球蛋白、C4下降、RF增高)和病理(皮肤、肾脏活检),患者的既往病史(丙肝、HIV感染、结缔组织病等)有助于确定诊断。
冷球蛋白血症性血管炎需与其他系统性小血管炎、感染相关性血管炎和可模拟血管炎的疾病(如心房黏液瘤。抗磷脂综合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鉴别。冷球蛋白血症性高黏滞综合征需警惕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巨球蛋白血症。
治疗:
原发性冷球蛋白血症报道不多,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案,继发性冷球蛋白血症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冷球蛋白血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也颇有争议,正确的治疗措施应从HCV 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疾病三方面着手。
1、 轻症的治疗:仅有非特异性炎症症状而无内脏受累的患者可采用保温、
NSAIDs和小剂量激素治疗。应注意NSAIDs可能对肾功能造成影响,用药时应密切监测肌酐水平变化。
2、 重症的治疗:因血管炎或高黏滞综合征累及重要脏器或危及生命者,需
积极采取免疫抑制治疗及针对原发病治疗。既往存在HCV感染,可单独使用IFN - α或联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于非HCV相关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疗法是一线治疗,特别是IFN -α治疗无效的病例,其治疗措施包括糖皮质激素、低抗原成分饮食、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环磷酰胺) ,还可用血浆置换治疗减少循环免疫复合物。
(1)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泼尼松起始剂量1-2mg/(kg.d),以期迅
速控制炎症。同时可加用环磷酰胺静脉输注或口服。对于急性重症患者如伴有突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肾功能减退和(或) 严重的皮肤内脏血管炎、呼吸衰竭应予积极治疗,可采用静脉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继之予以口服泼尼松和细胞毒药物短期维持治疗。
(2) 血浆置换: 有助于迅速去除冷球蛋白,但须同时加用激素和免疫抑制
剂。
(3)其他:已有应用利妥昔单抗和英夫利昔单抗成功治疗丙肝相关冷球蛋白血症的报道,其他类型的冷球蛋白血症也可借鉴。
(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