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知识
42.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
43.抗角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变化的价值?
44.抗II型胶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45.检测抗RA33/36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何价值?
46.抗Sa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何价值?
47.抗核周因子是什么,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如何?
48.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关节表现是什么?
49.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有哪些?
50.类风湿结节是什么?
51.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方式有哪几型,临床病程怎样?
52.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征象有哪些?
53.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54.类风湿关节炎应注意与哪些关节炎相鉴别?
55.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特殊类型?
56.什么叫Felty综合征?
57.何谓RS3PE,它有哪些特点?
58.成人Still病有哪些临床特点?
59.成人Still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60.成人Still病的治疗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什么不同?
61.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指征有哪些?
62.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和病情活动指标是什么?
6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注射疫苗吗?
64.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原则是什么?
6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哪几类?
66.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的DMARDs联合治疗?
67.常用的DMARDs有哪些?
68.常用的DMARDs的联合治疗方案?
69.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化治疗?
70.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个体化治疗?
71.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治疗?
72.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进展有哪些?
73.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能否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74.“云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如何?
75.哪些是类风湿关节炎治“本”的药物?
76.类风湿关节炎新治疗方法有哪些?
77.周围血干细胞移植可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78.类风湿关节炎疫苗注射的可行性如何?
79.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治疗包括哪些?
80.来氟米特(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优点?
81.羟氯喹为何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82.免疫净化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有哪些?
83.如何看待中草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
84.功能锻炼为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十分重要?
85.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的指标有哪些?
86.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是什么?
87.滑膜切除术有哪些好处,适应证是什么?
88.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有哪些好处,适应征是什么?
89.关节镜可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9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死亡原因有哪些?
42.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意义
抗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是新发现的一种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诊断意义的抗体。其特异性达到96%,敏感性76%。其特异性显著高于RF,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标记性抗体。(返回顶部)
43.抗角蛋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变化的价值
抗角蛋白抗体(AKA)是以大鼠食管上皮为底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到的一种抗体。AKA分为角质层型、弥漫型、棘细胞层型。其中角质层型AKA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特异性。AKA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33%,特异性87%~95%。AKA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及严重程度有关,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临床表现之前即可出现。对抗体阳性的“健康人”随诊,几乎均发展为典型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它对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很有意义。AKA阳性与RF与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诊断指标。(返回顶部)
44.抗II型胶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抗II型胶原抗体可能在诱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发展中发挥作用。30%~42%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出此抗体。抗II型胶原抗体见于发病之初,甚至在关节软骨破坏之前出现。因此,它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而且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很有意义。(返回顶部)
45.检测抗RA33/36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何价值
抗RA33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可以出现。它有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因此目前认为抗RA33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抗RA33抗体几乎总与抗RA36抗体同时出现,两者同时出现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更高的特异性。抗RA33抗体与抗RNP抗体有交叉性。抗RA36抗体仅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出现。一般认为抗RA36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更高的价值。(返回顶部)
46.抗Sa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有何价值
抗Sa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为78%~97%,敏感性为36.68%。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其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对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一定的价值。(返回顶部)
47.抗核周因子是什么,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如何
抗核周因子是抗人颊黏膜上皮细胞核周颗粒的自身抗体。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甚至发病之前,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往往预后差。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相关。抗核周因子与抗角蛋白抗体高度相关,可识别同一抗原。有的学者认为两者根本是一种抗原。抗核周因子与RF、抗RA33/36抗体、抗Sa抗体不重叠。它们联合检测可使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敏感性提高到92.7%。 (返回顶部)
48.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关节表现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典型的关节表现:
(1) 持续1小时的晨僵对RA有诊断意义。
(2) 多关节、小关节、对称性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疼痛及肿胀。可出现“扳机指”或“铰链-解锁”现象,小关节周围因滑膜增厚而致的囊性感,腕关节伸侧软组织的肿胀及压痛。
(3) 关节畸形 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畸形、近端指间关节掌侧半脱位、峰谷畸形、尺侧半脱位、钮孔花和天鹅颈畸形、爪型手、望远镜手、翘趾畸形、足跟外翻畸形等。
(4) 骨质疏松。 (返回顶部)
49.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有哪些
(1)类风湿结节 类风湿关节炎出现的皮下结节,见于20%~2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见于经常受压或摩擦部位的皮下,如肘部、膝部、枕部、骶部及跟腱附近。质韧如橡皮,无触痛。
(2)系统性损害
① 血管炎 可影响各类血管,以中小动脉受累常见,血管炎以血管外膜病变为主。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大小及部位的不同而呈多样性。皮肤血管炎可表现为雷诺现象、紫癜、瘀斑,网状青斑及毛细血管扩张。病理改变多为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也称过敏性血管炎。除皮肤血管炎之外还可有周围神经病变及内脏病变。如有多发性单神经炎、巩膜炎、角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肝脾肿大及内脏血管梗塞症状。
② 淋巴结病 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表浅及深部淋巴结均可受累。表浅处多为对称性和普遍增大,组织活检可见淋巴滤泡散在均匀增生。
(3)高黏症候群表现 如黏膜出血、呼吸困难、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等。血中可见高浓度的RF及高丙种球蛋白血症。
(4)循环系统表现 如心包炎、心内膜炎、心肌炎。
(5) 呼吸系统表现 如胸膜炎、肺类风湿结节、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及肺泡炎、肺血管病变。
(6) 消化系统表现 如血管炎所致的腹痛、腹泻及假性肠梗阻,治疗药物所致的恶心呕吐等,继发干燥综合征所致的消化系统外分泌腺体受累。
(7) 血液系统表现 如正细胞低色素贫血、血小板增多及Felty综合征所致的白细胞减少。
(8) 神经系统表现 如多发性单神经炎、周围神经炎及腕管综合征等。
(9) 肾脏表现 血管炎引起的原发性肾损害如坏死性肾小球肾炎或药物引起的肾脏损害,多为间质性肾炎。
(10) 眼部表现 如巩膜炎、角膜炎及继发性的眼干燥症。 (返回顶部)
50.类风湿结节是什么
类风湿结节见于20%~2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见于经常受压或摩擦部位的皮下,如肘部、膝部、枕部、骶部及跟腱附近。一般为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的硬结节。质韧如橡皮,一般无触痛,多紧贴骨面,不宜活动。临床上可见到一种特殊类型的表浅的类风湿结节,表现为手指、前臂、尾骨及踝关节附近的多发性皮内结节,其体积较小,直径数毫米,分布表浅,甚至可以捏起。类风湿结节也可发生在内脏血管,尤其摩擦多的部位,如胸膜、心包表面,甚至心内膜。类风湿结节还可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类风湿结节是RA的重要关节外表现,出现常提示疾病的活动性,随着疾病的控制或缓解,类风湿结节也可缩小或消失。临床上可将其作为疾病缓解的指标之一。(返回顶部)
51.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方式有哪几型,临床病程怎样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方式有急性发病型、亚急性发病型、慢性发病型。急性发病型往往在数日内爆发关节症状,晨僵及关节肿痛较重,很快出现关节破坏。化验指标如血沉、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均高。此型多见于老年人,由于发病时间短,早期症状可能不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应注意鉴别。亚急性发病型的特点与急性型类似,但一般在数周内发病。慢性发病型的病程可以表现为单次发作后长期临床缓解;反复发作,渐进性加重;;病程持续进展;病程隐匿,仅有轻度的关节症状。(返回顶部)
52.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征象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的X线征象有骨质疏松、关节间隙的狭窄、关节面下的囊性变、骨膜反应(羽毛状的骨膜增生)、韧带骨化(韧带附着于骨处的纤维软骨增生)及类风湿骨炎(广泛的韧带骨化、好发于跟骨结节及坐骨结节)关节畸形及关节强直。 (返回顶部)
53.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①晨僵至少1小时且≥6周;②至少三个关节区有关节炎≥6周;③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有一个区有关节肿;④对称性的关节肿≥6周;⑤类风湿结节;⑥手X线的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的狭窄);⑦血类风湿因子阳性(所用方法正常人群中不超过5%阳性)。以上7条至少有4项阳性方可诊断RA。应该注意满足此标准者已不是早期RA患者。 (返回顶部)
54.类风湿关节炎应注意与哪些关节炎相鉴别
因为关节炎表现复杂,所以类风湿关节炎应与各种关节炎相鉴别。如骨性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色素性绒毛结节状滑膜炎(棕色滑膜绒毛突起)、血友病关节炎、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及与内分泌相关的关节炎等。作为一种慢性的多关节炎RA更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慢性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骨性关节炎及伴有关节表现的弥漫性的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成人Still病等。 (返回顶部)
55.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特殊类型
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殊类型有Felty综合征、大颗粒淋巴细胞综合征、继发性的干燥综合征、健壮性关节炎、缓和的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反复型风湿症(回纹型风湿症)、成人Still病、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返回顶部)
56.什么叫Felty综合征
Felty综合征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见于1%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现为类风湿关节炎、粒细胞减少、脾脏增大。常伴有淋巴结肿大、贫血、下肢溃疡及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症状较重。本病多见于病程较长的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其发生与HLA-DR4关系密切。 (返回顶部)
57.何谓RS3PE,它有哪些特点
即缓和的血清阴性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它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为:①多见于老年人。②表现为突发的手背凹陷性水肿、腕关节滑囊炎及手指屈肌腱鞘炎。足与踝关节也可有类似表现。③RF多为阴性。④HLA-B7多为阳性。⑤单用非甾类消炎药疗效差,小剂量激素或羟氯喹与非甾类消炎药合用效果好。(返回顶部)
58.成人Still病有哪些临床特点
成人Still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特点为:①发热(多为弛张热型,不经处理可自行退热,热退后一般状态良好,皮疹(多为一过性、多形性。常与发热相伴随),关节痛(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可伴有咽痛、浆膜炎、肝损害、尿蛋白、眼炎及腹痛等。②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血培养阴性。③血清铁蛋白增高。④皮疹活检常为真皮浅层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⑤淋巴结活检显示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的浸润,呈反应性增生。少数可显示为坏死性淋巴结炎。⑥抗感染治疗无效。激素治疗反应好。⑦多见于青年人。应注意的是以上特点对某一个病人来说不一定全部表达,可能在病程中逐渐表达。也可能一直未全部表达。 (返回顶部)
59.成人Still病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美国Cush标准 必备条件:发热≥39℃、关节痛或关节炎、RF阴性、ANA阴性。另外具备下列任何两项:血白细胞≥15×109/L、皮疹、肝大或脾大或淋巴结肿大、胸膜炎或心包炎。
(2)日本标准 主要条件:发热、典型皮疹、关节痛、血白细胞增高。次要条件:咽痛、肝功能异常、淋巴结肿大和/或脾肿大。具备5项条件并包括2项主要条件可作出诊断。(返回顶部)
60.成人Still病的治疗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什么不同
成人Still病的治疗可用大剂量的非甾类消炎药,约有20%的患者病情得以控制。但大多数患者需要加用激素治疗。激素的用量因人而异。病情缓解后1~3个月再逐渐减量。若用激素后仍不能控制病情、激素用量太大或激素减量病情即复发者,应加用慢作用药,如甲氨蝶呤(MTX)、环磷酰胺(CTX)等。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多用非甾类消炎药加慢作用药。一般不用激素或应用小于10mg的激素。 (返回顶部)
61.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指征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指征有活动性的关节表现(如晨僵时间延长、关节疼痛、压痛及肿胀等)及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血管炎、浆膜炎等);实验室检查:RF阳性且滴度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血小板增高、免疫球蛋白增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增高等。X线检查显示关节病变加重。 (返回顶部)
62.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和病情活动指标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的指标有晨僵时间的长短、关节疼痛的程度、压痛数及肿胀数;有无类风湿结节、血管炎、浆膜炎等关节外表现;类风湿因子滴度高低、血沉快慢、C-反应蛋白、血小板、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高低等;X线检查显示关节病变加重的程度。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不良的指标: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持续;关节畸形数多;HLA-DR4阳性及冷球蛋白持续阳性;未正规用药;患者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思想负担重。 (返回顶部)
63.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注射疫苗吗
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所以通过注射疫苗抑制免疫反应的不同环节治疗RA应该是可行的。目前疫苗对RA的作用正在研究中,尚未正式应用于临床。如T细胞受体(TCR)疫苗、HLA-DR疫苗等,可分别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不同环节,可能对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更强,副作用更少。 (返回顶部)
64.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原则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原则: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及功能锻炼。同时要监测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减轻关节疼痛及炎症,保护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返回顶部)
65.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哪几类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主要有非甾类抗炎药(即一线药,见表)、慢作用抗风湿药(即SAARD或二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中药及抗生素等几大类。其中慢作用抗风湿药包括病情缓解药(DMARD)与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有TNF-α抗体、IL-1受体拮抗剂、TCR抑制性多肽、抗HLA抗体、II型胶原等。但大多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中药常用的有雷公藤、正清风痛宁、帕夫林(白芍总甙)等,它们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能改善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及对骨破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评价。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及利福平等抗生素,可能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返回顶部)
66.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的DMARDs联合治疗
近年来,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病机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已日趋规范化。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及治疗方案个体化为RA的治疗原则。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作为常用的一线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关节及全身症状,但不能阻止滑膜炎的进展及骨质破坏的进程。尽早应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是RA患者病情缓解的根本治疗方法。
DMARDs也称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包括一组起效较慢、可延缓或阻止滑膜破坏、改变病程的抗风湿药。DMARDs可被称为“治本药物”,对确诊的RA患者应尽早予以DMARDs治疗。(返回顶部)
67.常用的DMARDs有哪些
DMARDs种类较多,选择用药时应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关节受累程度、关节外表现、血清学改变及肝、肾功能等进行选择。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
(1)甲氨蝶呤(MTX):对大多数患者疗效肯定。在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RA治疗指南中对MTX的推荐剂量为7.5~20mg/周。MTX常作为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许多研究证实,包括MTX在内的联合治疗较无MTX的方案更为有效。但用药期间应警惕MTX对肝功、血象的影响以及可能诱发的肺间质纤维化。
(2)柳氮磺吡啶(SSZ):SSZ是治疗炎性肠病的主要药物,治疗RA的疗效肯定。其不良反应较MTX少,但对磺胺过敏患者禁用。应用时应从小量开始,0.25~0.5g,3次/d,渐加至2~3g/d。用药期间应监测血象及肝肾功能。
(3)羟氯喹(HCQ):既往作为抗疟药物,但多年来的研究证实该药治疗RA有效。其作用温和,不良反应较少。目前,临床应用较多,并常与MTX等药物联合应用。在≤6.5mg/(kg•d)时,很少引起眼底损害。但是在用药期间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4)来氟米特(LEF):商品名爱若华。对RA的治疗作用与MTX疗效相当。与MTX、SSZ、HCQ及恩利等合用有协同作用,不良反应较MTX少。
除上述药物外,环孢菌素A(CsA)、美满霉素、泰克立姆(FK506)也用于RA的治疗,并可与其它DMARDs联合应用。以往常用的一些药物如金制剂、青霉胺、环磷酰胺(CTX)、硫唑嘌呤等由于疗效欠佳或不良反应较多较前应用已减少。(返回顶部)
68.常用的DMARDs的联合治疗方案
DMARDs的联合治疗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DMARDs治疗RA,是目前治疗RA的趋势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作用机制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不同环节阻止异常的免疫反应及免疫损伤,起到疗效相加或协同的作用。临床上只有较少数RA患者予以一种DMARDs即可诱导疾病缓解,而大多数患者均需要联合应用DMARDs才能控制病情,尤其对重症患者、具有高滴度自身抗体者或易感基因携带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DMARDs的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用药,而不良反应却未见明显增加。
国内外常用的联合治疗方案包括MTX+SSZ、MTX+LEF、LEF+SSZ、MTX+HCQ、LEF+HCQ、MTX+SSZ+HCQ、MTX+CsA、MTX+CsA+SSZ、MTX+Etanercept、MTX+Infliximab等。不同方案具有各自的特点,如MTX+SSZ联合治疗经济有效;MTX与LEF有协同作用,疗效肯定;HCQ与MTX联合治疗时可降低MTX的肝毒性;MTX+Infliximab联合治疗对进展快速的RA患者疗效显著等。其中MTX、LEF、HCQ及SSZ常常作为联合治疗的基础用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耐受程度及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治疗方案。
对疾病进展迅速、症状严重的RA患者可予以DMARDs的三联联合治疗,如MTX(或LEF)+SSZ+HCQ,疗效优于二联,且患者耐受性较好。对于经正规二联或三联治疗无效,或伴有血清中高滴度类风湿因子等自身抗体的RA患者可联合免疫吸附治疗,常有较好疗效。
应当强调,DMARDs联合应用治疗RA已经过国内外大量研究的证实,是应予倡导的治疗方法。 (返回顶部)
69.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的规范化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规范化治疗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方案的治疗原则。每例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正规治疗。既要通过一线非甾类抗炎药(NSAIDs)等缓解关节肿痛和全身症状,又要及时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SAARDs)或称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同时,还必须为患者选择治疗效果最好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研究证明,类风湿关节炎在发病后3个月即可出现影像学(MRI)的关节软骨或骨质破坏。而且,在发病之初这些变化可能已经开始。因此,国际公认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窗口期为3个月,即在发病3个月开始SAARDs的治疗。及时正确的应用SAARDs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仅少数患者可能属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需试用不同的SAARDs联合治疗方案、新型免疫抑制剂或其它方法。 (返回顶部)
70. 什么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个体化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对患者的长期缓解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十分重要。因为每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轻重不一,对药物的反应、耐受性、年龄及伴随疾病等均不相同,必须尽可能地为患者选择对其本人治疗效果及耐受性均最为理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单纯强调疗效忽视药物不良反应或担心出现不良反应而不给予规范治疗的倾向均不可取。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时不可避免,但不能因此不予治疗。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如何及时正确的处理。因此,选择疗效好而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控制病情、改善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的根本所在。
一般可先给患者以疗效较强的NSAIDs,如双氯芬酸或足量COX2抑制剂,至症状缓解后减至较小剂量,并加用一种SAARDs。若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可再加一种或两种SAARDs,直至症状明显缓解、血清中自身抗体滴度下降。然后,可考虑将SARRDs改为维持量,以一种或两种SARRDs配以最小剂量的NSAIDs直至病情完全缓解。
此外,个体化方案的选择中应特别注意患者的个体差异。对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或血清中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及多种自身抗体阳性者给予二联或三联SARRDs;对有磺胺药过敏史者应避免应用柳氮磺吡啶及西乐葆;年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用雷公藤;而对于经正规SARRDs治疗无效及血清中有高滴度或多种自身抗体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个体,可采取免疫净化(如免疫吸附)等治疗;对于关节腔积液者应及时给予穿刺抽液及关节腔内注射(<4次/年)得宝松或醋酸去炎松等药物。
总而言之,治疗方案应因人而异。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个体化治疗使患者的病情长期缓解的根本保证。 (返回顶部)
71.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如何治疗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定义并不十分明确。文献上多指经正规SAARDs治疗仍不能缓解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于其治疗方法国内外已有不少探索。
(1) 新型免疫抑制剂
新型免疫抑制剂可能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效。例如,不少研究证明,对经MTX正规治疗无效的患者加用或换用爱若华可使患者的病情明显缓解,血清中抗体的滴度下降。此外,近年来有多项研究发现,环孢菌素A可使部分经MTX、SSZ及HCQ等治疗无明显效果的患者病情减轻。最近,国外的临床观察表明,Etanercept及Infliximab等生物制剂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应予重视。
(2) CTX冲击治疗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不少研究发现,CTX的小冲击(400mg,两周一次)或大剂量(800mg,2-4周一次)的治疗对病情顽固长期不能缓解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效。
(3) 激素的应用
对于关节肿痛明显、经正规SAARDs治疗长期不能缓解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无禁忌证的前提下加用小剂量激素(强的松≤10mg)往往使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个别患者可能需要短期应用强的松15-30mg/d,症状减轻后尽快减量,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长期关节积液不消退者可关节腔穿刺抽液并局部注射激素常有明显效果。
(4) 免疫净化治疗
近年的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吸附、单个核细胞清除及血浆置换等免疫净化治疗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肯定。但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免疫净化治疗仅适用于正规治疗无效,血清中有高滴度或多种自身抗体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应强调与两种以上SAARDs的联合应用,才能达到使病情长期缓解的目的。
(5)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但部分患者可出现复发,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因该治疗有一定风险,且费用昂贵,应仅用于其它治疗无效的重症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
(6) 外科治疗
对于关节局部滑膜炎严重及经正规SAARDs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行滑膜切除术。对缓解全身症状有益。关节畸形影响功能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
(7) 其它
放射性滑膜切除术及关节腔内甲氨蝶呤注射对迁延不愈的滑膜炎均有较好疗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
综上所述,经正规的NSAIDs及SAARDs治疗,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可以完全缓解。而早期规范化的治疗是使患者的病情长期缓解的关键。(返回顶部)
72.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进展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中的主要进展之一是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的制定和发表。与1996年发表的第一版ACR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相比,2002年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的最突出特点是: (1) 增加了5种二线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包括爱若华、环孢素、恩利(Etanercept,Enbrel)、 英非单抗(Infliximab)、美满霉素。(2) 将免疫吸附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列入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从而,肯定了免疫吸附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重要性。 (返回顶部)
73.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能否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能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必须掌握好适应证。否则可引起少部分不良反应。其适应证:①类风湿关节炎出现系统性损害如血管炎、神经病变、Felty综合征、类风湿肺及浆膜炎。②症状严重不能耐受非甾类抗炎药或用非甾类抗炎药效果差时,可在慢作用抗风湿药起效前应用小剂量激素。一般强的松<10mg/d,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即所谓“桥治疗”。 ③多种二线药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对于顽固的个别关节,尤其是大关节,可考虑关节腔注射激素。值得说明的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小剂量的激素治疗缓解症状快,对骨侵蚀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一般用强的松<7.5mg/d,疗程可用2年。以后逐渐减量至停用。(返回顶部)
74.“云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如何
“云克”的化学正式名称为锝[ 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它本身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其放射性非常低,一般对人无伤害。它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并通过螯合金属离子降低金属蛋白酶的活性而有消炎镇痛作用,它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并能修复破骨。“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起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与此同时,应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返回顶部)
75.哪些是类风湿关节炎治“本”的药物
类风湿关节炎治“本”的药物指慢作用的抗风湿药,包括缓解病情药与免疫抑制剂。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缓解病情药有:柳氮磺胺吡啶、抗疟药(如羟氯喹)、金制剂(如瑞得)及青霉胺。免疫抑制剂有:氨甲蝶呤、来氟米特(爱若华)、硫唑嘌呤、环孢菌素A、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及FK506(泰克立姆)等。 (返回顶部)
76.类风湿关节炎新治疗方法有哪些
RA传统治疗是非甾类消炎药加慢作用的抗风湿药来控制病变发展。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新的治疗方法有:①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如万络、西乐葆等;②新型免疫抑制剂如爱若华;③生物制剂如可溶性TNF-受体(Enbrel);④免疫净化,对于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液中有高免疫复合物及高滴度抗体者可用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疗法;(5)另外靶分子免疫治疗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返回顶部)
77.周围血干细胞移植可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周围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免疫重建疗法是可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因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密切关系,所以周围血干细胞移植可以通过清除患者体内异常的免疫细胞,再植入自体的外周血干细胞而重建造血及免疫功能,从而对顽固的RA有效。但该治疗方法有一定的风险且费用昂贵。(返回顶部)
78.类风湿关节炎疫苗注射的可行性如何?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免疫密切相关,研究证明,外源或内源性抗原经HLA分子提呈给T细胞受体,后者将信号传递给细胞内,从而激活T细胞,进而激活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因此,以HLA、TCR或T细胞疫苗可能会阻止自身免疫反应的某一环节,从而抑制下游免疫反应介导的炎性过程,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返回顶部)
79.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治疗包括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治疗包括靶分子的免疫治疗:T细胞表面分子抗体(如抗CD4单克隆抗体)、T细胞受体抑制性多肽、HLA抗体、针对细胞因子的治疗(如IL-1受体拮抗剂、TNF-抗体)、经口耐受及基因治疗等;以血浆置换为代表的免疫清除疗法;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代表的免疫重建及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如干扰素、胸腺肽)等。(返回顶部)
80.来氟米特(爱若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哪些优点
来氟米特是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它是第一个美国FDA批准的、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病程的药物。它主要影响活化淋巴细胞嘧啶的合成。它治疗RA的优点有:①不仅可以明显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及晨僵,而且能延缓骨质破坏的发生。②副作用少,主要有胃肠反应、皮疹、一过性的转氨酶升高及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能低于氨甲蝶呤。③对于用氨甲蝶呤无效的顽固性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有效,且可以与其他慢作用药合用。(返回顶部)
81.羟氯喹为何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
羟氯喹本身是一种抗疟药。但现已证明本类药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且能防止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的破坏。故抗疟药目前已作为改善病情的药物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风湿病的治疗,羟氯喹容易进入细胞核及溶酶体,其细胞内浓度高,所以它比氯喹疗效好且副作用小。(返回顶部)
82.免疫净化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有哪些
免疫净化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意义:对于顽固的重症RA患者,经正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如果患者体内有高滴度的抗体及大量的循环免疫复合物,血沉快,且无明显的白细胞下降、无重要脏器受损,无感染、无凝血障碍时可以应用本疗法。它可以很快去除血浆内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等有害物质,同时,应用慢作用的抗风湿药控制病变的进一步发展。只要选择好适应症,应用本疗法常可以使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很快缓解。 (返回顶部)
83.如何看待中草药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
应该说中草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有一定疗效的。如雷公藤、正清风痛宁(青风藤)、帕夫林(白芍总甙)等,这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可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下降,但能否防止关节破坏缺乏严格的临床观察。故不能以中草药代替慢作用的抗风湿药,以免延误治疗。另外,社会上的许多中草药往往宣传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还有一些中药中加有激素蒙蔽患者。对此应引起注意。(返回顶部)
84.功能锻炼为何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十分重要
功能锻炼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及防止肌肉萎缩有重要作用。这一点是药物治疗所不能代替的。许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虽经过正规的药物治疗后,关节肿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但因为不注意功能锻炼,致使关节正常的功能丧失及肌肉萎缩。教训是深刻的。所以应尽早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功能锻炼。(返回顶部)
85.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的指标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缓解的指标有: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的关节表现基本消失,如晨僵时间〈15分钟、关节疼痛、压痛及肿胀消失等;关节外表现(如类风湿结节、血管炎、浆膜炎等)消失;实验室检查好转:RF滴度下降或转阴、血沉、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接近正常等。上述指标持续至少2个月。(返回顶部)
86.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是什么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严重的关节畸形影响日常生活;虽经正规的内科治疗半年以上,仍有持续性的滑膜炎;有神经压迫或肌腱断裂或有上述潜在危险的;有牙齿咬合困难者;颈椎半脱位伴神经系统症状者。另外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最好待骨骺闭合且能较好的配合术后康复时再手术。 (返回顶部)
87.滑膜切除术有哪些好处,适应证是什么
(1) 滑膜切除术的好处 滑膜既是炎症因子的靶器官又是炎症因子的发源地,手术切除增殖的滑膜 ,可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从而起到消肿止痛,改善关节功能,防止关节畸形的作用,并有利于改善全身症状。
(2) 滑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关节肿胀主要由滑膜肥厚所致,病变局限于个别关节,如果经过系统的内科治疗半年,病变仍持续存在,应行滑膜切除术。应指出的是患者血沉快、轻度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长期服用激素均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只要患者一般情况好,无明显脏器受累,仍可考虑手术。 (返回顶部)
88.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有哪些好处,适应征是什么
通过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减轻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的基本功能,从而使部分长期卧床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重新获得了站立及行走的功能,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了生活质量。适应证为:对于伴有严重关节畸形的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只要患者能耐受手术,均可行此手术。另外,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最好待骨骺闭合且能较好的配合术后康复时再手术。 (返回顶部)
89.关节镜可否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镜目前在关节疾病的诊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尤其是行滑膜切除更完全,可重复手术。故关节镜非常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切除术。通过手术不仅能阻止炎症的发展,保护关节,而且术后有利于血象、血沉及类风湿因子等指标的恢复。对于使用激素的病人,只要术前、术中及术后注意恰当的使用激素,行此手术是相当安全的。(返回顶部)
9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死亡原因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有继发感染及系统性血管炎所致的严重的脏器损害。(返回顶部)
(栗占国 岳嵘)